假期一般制药楼和教学楼可以上自习。
再就是南塔附近的省图和科普公园那的市图。
总的说来图书馆的环境好,但是早晚都有时间限制,我记得早上是8点开门,晚上关门好像也是8点左右。
沈阳医学院图书馆是一所新型现代化图书馆。始建于1987年,其前身是沈阳医学专科学校图书馆。
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加大了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馆藏文献数量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紧紧围绕沈阳医学院的重点学科(如,卫生毒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等)、专业设置及新办专业等有计划地进行。馆藏的中文医药卫生类期刊种类齐全,外文医药卫生类期刊突出了学科优势,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确定的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全部有收藏,并且连续性好,利用率较高,体现出了沈阳医学院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优势。[1]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得到了相应发展。学院于2005年末组建了电子阅览室,购进计算机一百多台。从2004年开始先后引进了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9个。初步形成了沈阳医学院以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为基础、多种载体共存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保证了沈阳医学院以本科生为主的各类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为了更充分地满足沈阳医学院教学、科研、医疗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自2006年6月,沈阳医学院图书馆与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五所省内高校图书馆签署了“信息资源共享协议”,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沈阳医学院图书馆的读者可以凭上述5所高校图书馆借阅证(公共借阅证)到其图书馆阅览图书、期刊,检索数据库、查阅期刊全文等。拓宽了沈阳医学院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范围,上述高校的读者也可以方便地利用沈阳医学院图书馆的生物医学信息资源。2006年5月,沈阳医学院图书馆先后与CALIS全国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签署了文献传递协议。文献传递服务的开展延伸了沈阳医学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解决了本馆信息资源有限与读者信息需求无限的矛盾,同时也增加了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建馆以来,图书馆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为了加强与学生读者的沟通和联系,建立了“学生联络员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读者座谈会;为了接受读者监督,改进图书馆工作,成立了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体委员大会,商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自2005年以来,沈阳医学院图书馆的中文图书实行了政府采购,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管理,规范了管理,杜绝了采购过程中的不正之风,这一规范管理的改革举措使沈阳医学院图书馆成为全省实行图书政府采购的首家高校图书馆。
历任图书馆领导都很重视学术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馆以来,全馆共撰写学术、科普论译文200余篇,活跃了学术氛围,普及了医学科学文化知识。主编教材3部—《医学文献检索》(科学出版社出版)、《医药学文献检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信息检索教程》(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专著八部—《各科疾病非常规药物新治》(东北大学出版社)、《实用药物新用途大全》(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论文写作投稿必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情报资源开发与信息管理》(研究出版社)、《临床鉴别诊断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书史(古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学校名称】
中文名称:沈阳药科大学
英文名称: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成立时间】
1931年
【学校简介】
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职工1202名。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药学合作研究中心以及测试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中心、药用植物园等。
学校是国家批准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招收港、澳、台地区学员及外国留学生、国内高中保送生的院校。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专业8个,成人本专科专业14个。本科教育中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药剂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有在校研究生1879名(博士394、硕士1485)、本科生5455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2002名、成人教育本专科生7000余名。
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有教授71名,副教授17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2名,省级以上各种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命名73人次。建校七十六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级药学、制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优秀领导者。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在药物新剂型设计与评价、创新药物的合成与筛选、中药与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药理与毒理学、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三级实验室,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近6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93项,申请发明专利264项,获得专利证书33项,获得新药证书71个,发表学术论文499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60篇,出版专著、译著145部,仅2006年发表论文1315篇,SCI收录论文248篇,已连续五年居国内药学类院校的首位。学校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现已成为国家药学类核心期刊。《亚洲社会药学》等三种国际学术期刊于2005年创刊。
学校仪器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丰富。拥有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高精设备;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藏书65万余册(件),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余种。目前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通过Internet,使师生很快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与科研协作关系。
学校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建设药学教育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
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1931年 诞生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原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41年 在延安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药科
1942年 独立为延安药科学校;解放战争时期迁校东北(佳木斯),命名为东北药科学校;
1949年 迁校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药学系,定名为东北药学院
1955年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将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山东医学院药学系、上海制药工业学校(1958年)并入我院
1956年 改称沈阳药学院
1994年 经国家批准,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原属国家医药管理局领导,是全国两所综合性药科大学之一。根据2000年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蕴能
校长、党委副书记: 吴春福
党委副书记: 李建春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本奇
副 校 长: 毕开顺
副 校 长: 缪硕宁
【学校地址】
学校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是沈阳市较繁华的地段之一,生活、购物、娱乐都很便利。学校环境和谐优美,被评为沈阳市花园式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职工1202名。
【组织结构】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以及测试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中心、药用植物园等。
学校是国家批准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招收港、澳、台地区学员及外国留学生、国内高中保送生的院校。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其中药事管理专业是沈阳药科大学设立最早,也是唯一的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等院校),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专业9个,成人本专科专业14个。本科教育中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药剂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在校研究生1879名(博士394、硕士1485)、本科生5455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2002名、成人教育本专科生7000余名。
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学归国人员。有教授71名,副教授17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1名,省级以上各种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命名56人次。建校7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级药学、制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优秀领导者。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在药物新剂型设计与评价、创新药物的合成与筛选、中药与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药理与毒理学、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三级实验室,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52项,申请发明专利201项,获得专利证书25项,获得新药证书64个,发表学术论文367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12篇,出版专著、译著122余部,在2004年发表论文880余篇,SCI收录论文131篇,在2005年发表论文1014篇,SCI收录论文197篇,2006年发表论文1315篇,SCI收录论文248篇,连续几年国内药学类院校的首位。学校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现已成为国家药学类核心期刊。《亚洲社会药学》等三种国际学术期刊于2005年创刊。
学校仪器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丰富。拥有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高精设备;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藏书50万余册(件),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余种。目前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通过Internet,使师生很快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
【学校层次】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九十二。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与科研协作关系。
学校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建设药学教育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以上就是关于沈阳药科大学有没有自习室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沈阳药科大学有没有自习室】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