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飞行器基本科学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具备飞行器设计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飞行器总体设计、机构设计、外形设计、飞行器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软件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及生产第一线从事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相关学科: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文社会学科、管理学科、信息、控制与计算机学科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航空航天大型结构分析软件应用、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飞行器系统设计,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导弹导论
主要实践环节
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工程训练、工程实习、结构分析软件上机实习、飞行器结构力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论文写作、文献综述、信息查询、专题报告等)、毕业设计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
最低完成180学分(课内)+ 8学分(课外)其中必修116学分、选修37学分、集中实践26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与力学专业理论知识、力学现代实验及测试技术、工程数值计算及软件应用技术,能综合运用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及技能分析解决各类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本科毕业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力学建模和理论分析能力,能胜任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实验研究、软件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力学
相关学科:机械工程 、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能源与动力
三、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软件基础
四、主要实践环节
计算机文化基础、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金工实习、工程训练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条件
最低完成180学分+8学分(其中必修124学分,选修31,集中实践25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 主要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工程训练,工程实习,飞行仿真实验,微小型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论文写作、文献综述、信息查询、专题报告等),毕业设计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
最低完成180学分+ 8学分(其中必修115学分,选修37学分,集中实践28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前身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创建于1953年,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机械制造”博士学位授权点,1985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1992年经国家批准建立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这些年来,本学科开展了机械故障诊断、CIMS、激光快速成形、五轴联动数控、MEMS制造技术与微器件开发、IC压印光刻技术与设备等学科前沿课题研究。
研究方向
本学科有以下研究方向:
(1)快速响应制造。该方向以激光快速成形集成制造为核心,研究成果国外瞩目、国内领先。该方向正在向重大工程应用(汽车开发、节水农业)及生物制造等方面发展。
(2)现代设计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CIMS中质量工程自动化方面作出了国内领先、国际上获得高评价的研究。在我国863计划CIMS方面为质量系统自动化带头单位。发展方向为基于网络的设计与制造。
(3)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主要研究故障诊断、振动冲击噪声的控制,研究历史悠久,成果国内领先。该方向可望在智能监测与诊断、新型阻尼机理与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4)数控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在多轴联动和虚拟轴机床的控制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IC压印光刻技术与设备的研究。
(6)MEMS制造技术与微器件开发,新开展的MEMS研究在微型传感器方面已有重要突破,并已获得工程应用,新的发展方向为纳米器件。
今后的主要目标
今后的主要目标是:
①紧抓学科前沿,如MEMS与纳米器件,生物制造等,保持学科的持续发展。
②在重大工程领域作出有影响的成果。如制造业信息化、汽车车身开发、数控、RP/M、IT制造装备等。
③要注重科研成果产业化、工程化。以成果换资金、建基地、促发展。特别是拟在IT制造装备及数控方面建设基地,开展科研,促进成果转化。
④注重队伍建设。
⑤注意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机械设计及理论简介
本学科点的核心机构始建于1958年,196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4年被批准为机械学博士点。本学科点有院士1名, 兼职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8名,教授17名,副教授19名,形成了一支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经常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国际上同行的知名专家几乎都到此访问过,本学科的教授也曾应邀赴英、美、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做特邀报告。
科学研究与实验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成“润滑理论及轴承转子系统”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成为“现代设计与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首批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现代设计与制造网上合作研究中心(西安)”。自1958年以来,对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压缩机等三大机组的摩擦学、动力学问题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把摩擦学从单个摩擦副的研究推向摩擦学大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摩擦学系统系统工程的概念,并注重于摩擦学与动力学的耦合作用的研究,为我国三大机组摩擦学、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大量分析程序、计算数据和试验技术。并制定了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两个部颁标准。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证明了可倾瓦轴承不是天然稳定的,在国内做了许多首创性的工作。在上述方面的研究居国内同行科前列,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系统和摩擦学与动力学耦合为特色成为我国摩擦学研究的三大基地之一。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点多年来一直倡导基于知识的现代设计的研究和教育,特别强调新知识获取是创新设计过程的核心,并初步形成了一个理论和方法体系。这个学科点在支持产品创新的基础理论,如摩擦学设计、摩擦学系统的系统工程、纳米表面工程、流体润滑理论及轴承技术、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机械电子系统的控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诸多领域有着长时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历史。本学科涵盖内容还进一步拓展到结构振动控制和工业设计研究等方面。并开展了基于知识的现代产品设计和基于互联网的异地合作设计、资源集成与共享这个前沿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所有这些,都为基于知识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教育提供了丰厚和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设的主要目标
今后建设的主要目标:保持本学科点在若干研究方向上保持国内领先,并争取在有些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的思路为通过学科建设,高质量完成已有的各项国家科研课题并争取新的国家科研项目,培养和引进一批年轻学术带头人;借助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进一步将本学科在摩擦学、动力学、振动与噪声控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机械电子等方面已取得的成果融入基于知识与网络的现代设计中,形成比较系统的基于知识和以知识获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的理论体系,形成新的学科交叉点;使本学科成为我国培养高级产品创新人才并能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的重要基地。
因为就叫这个名字,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电一邮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设有22个学院(部),56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教授445人。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9月,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学校成立以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进程,先后归属二机部、一机部、三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建校之初,学校定位为中国培养无线电工业干部(人才)的主要基地,重点为中国无线电工业部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党组织向周恩来总理呈送《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中提出:“将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等校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调出,在成都建立无线电工程学院。”5月,国务院同意高等教育部的报告,并决定由高等教育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共同负责筹建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
1955年7月21-28日,在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会议室,召开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的筹备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以及下属秘书、基建、教务三个组,并从即日起开始办公。
1956年2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学院院址设在成都市东北郊府青路以东、沙河以西的保和乡地区。随后开始大规模基建工作。
1956年9月初,沙河校区电子通信大楼、教学主楼两翼和4幢教职工眷属宿舍15639平方米、3幢教职工单身宿舍15505平方米,以及教职工食堂1329平方米,均以竣工。
1956年9月29日下午3时,全校3000多名师生员工和来宾,在主楼东边体育场隆重举行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中国的科学巨匠,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手书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校名已经成为学校创建的象征载入史册。
1958年,设夜校部,创办夜大学。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
1970年,划归四机部和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共同管理。
1971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建立成人教育学院。
1992年,成立电子工程学院、信息材料工程学院。
1993年,成立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1994年,成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体育系。
1998年,国家冶金部所属成都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电子科技大学。
2000年,独立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物理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体育部。
2002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2003年,成立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004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2006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签署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成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2007年,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2008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09年,成立英才实验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2010年,成立无锡研究院。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立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2012年,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成都研究院。
2013年,成立格拉斯哥学院、医学院。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专业培养】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