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致力于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人居环境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人居环境学、旅游规划、区域经济及高等教育等领域。长期从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研究。 2001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10余项。
[1] 2001年-2004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域比较研究”[2] 2001年-2003年,主持完成教育部科技项目“中国传统村落景观的经济学价值研究”[3] 2003年-2005年,主持完成教育部科技项目“城镇化背景下的古镇名村保护性规划方案示范研究”[4] 2003年-2005年,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多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历史地理学研究”[5] 2003年-2005年,主持完成中-加政府间合作项目“沿海地区生态城市社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6] 2007年-2010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群系及其景观基因图谱研究”[7] 2008年-2011年,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性规划技术标准示范研究”[8] 2012年-2014年,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资源数字化开发与管理” 刘沛林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持完成昆明、衡阳、郴州、衡东、宁冈、长沙等地的区域形象策划和旅游发展规划10余项;担纲策划完成“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方案的长沙市颐美园小区,被评为2003年长沙市优秀景观楼盘。
倡议并推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政策的出台;策划并推动了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碛口宣言》的颁布;相继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资源开发、房地产策划、地区形象设计和区域管理方面的论文80余篇;获得过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4项;并获得“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等学术荣誉。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古镇名村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等著作10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4篇、摘要1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二等社科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共10项、“五个一”工程奖3项。 先后应邀到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地讲学;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英国、加拿大等海内外媒体对刘沛林教授的学术成就,均有过报道与介绍。香港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杂志2004年第5期,将刘沛林教授作为 “封面人物”,并以《刘沛林:探索诗意的栖居》为题,对其学术成就进行了介绍。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是一所很好的研究院。研究院现有核心研究人员45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17人次、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0人次。全部核心研究人员均具有海外或境外研究经历。
研究人员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等。截至2020年,已获批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平台项目共573项,总经费逾8.2亿元。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其他情况简介。
2017年5月起,我校材料科学、化学两个学科同时进入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2020年11月,我校材料科学学科已上升至ESI全球第28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第9名。研究院与相关协同单位共同成立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2011计划”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研究院已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两部一省科教结合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
以上内容参考?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研究院简介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刘沛林的学术科研】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