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Yulin University)坐落于陕西榆林,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与榆林市政府共建,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建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成立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2017年,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并入。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2.0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83亿元;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2个在招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有在职教职员工1175人,其中专任教师862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548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589人,专科生575人,硕士研究生307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5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31人。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陕西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陕西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级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50余个,7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名单。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洁净兰炭与污染控制创新团队、煤制半焦衍生液高效利用研究创新团队
陕西省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陕西省级研究中心:陕西现代能源化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陕西省榆林市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陕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北羊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农业农村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黄土高原饲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肉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沙地生态保护修复与沙产业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高容量储氢材料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2022年,学院获得各级各类项目670项,立项金额1.68亿元,到账经费1.4亿元,获批纵向科研项目324项,立项经费8670万元,较去年增长106%,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16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立项103项,厅局级项目立项204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项14项,其中学院主持的有11项,包括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奖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全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560余篇,其中SCI收录139篇,EI收录9篇,CSSCI收录12篇,CSCD收录37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2篇,取得专利123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国际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被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纳的资政建言报告共8项。
2023年5月,学院在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
陕蒙宁农牧交错区马铃薯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厂 |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
大数据驱动的矿区水资源智能调控与决策关键技术 | 2023年度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
高活性低成本水分解制氢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22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废水废渣资源化制备复配粘结剂及粉煤成型干馏技术示范 | 2022年度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基于基因筛选的陕北白绒山羊选育提高与配套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 | 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底,榆林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本书刊119.4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近117.5万册(种),中文期刊1600余种,各种报纸近百种,自建了《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榆林学院图书加工平台》《陕北文化特色数据库》数据库3个,本地存贮电子资源达10TB以上,开通了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超星读秀、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掌阅精选电子书、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数据库资源20余个,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以及陕西省多所高校图书馆合作开展资源共享、文献传递业务,加入了陕西高校图书馆区域馆际互借服务平台,为Socolar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成员馆之一。校内设有榆林学院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
学术期刊
《榆林学院学报》主要栏目包括“陕北历史文化研究”“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文学与语言学研究”“经济与法学研究”“能化工程技术研究”“生态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数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等。学报获“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栏目“陕北文化研究”获“陕西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称号。
截至2023年2月,学院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开展合作。
校徽
榆林学院校徽由绥德师范老校门作为主形象元素,融合了字母“Y”、展开的书本、奋斗之路、嫩叶、飞翔的翅膀等基本元素。校徽上半部分造型元素为坚毅挺立的绥德师范老校门,象征榆林学院“读书报国”的育人初心与理念,寓意读书是通向未来的光明之道。中间部分“1923”字样,突出学校百年奋斗与传承的辉煌历史,与其他视觉元素形成由远至近的空间感。下半部分由榆林学院首字母“Y”作为创意元素,造型似一本打开的书,并向前方不断延伸,最后展翅高飞,寓意厚重的“历史”、绵延的“文化”、强劲的“翅膀”,标志着学校铸魂育人的使命和培养面向榆林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主战场人才的目标。嫩叶元素,象征着生机和活力,代表着成长与发展。校徽整体构图为扎根大地的柱子,形象揭示出学院扎根榆林大地办大学和培养顶天立地人才的理念。红色作为校徽的主色调,象征着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不断赓续的红色血脉,既富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厚重感,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文气息,彰显出学院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的精神气质。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规格是240cm×160cm,以“深红”为底色,是学校深厚红色文化底蕴所寄。红色底上印校徽和白色的学校中英文名称。学校中英文名称居中偏右,中文名称在上,英文名称在下;校徽在校名左侧。
校训
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
榆林学院从绥德师范走来,1924年北大毕业的李子洲就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提出“求学勿忘革命,革命勿忘求学。如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使绥德师范成为“革命英才的摇篮”“西北革命策源地”。学校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读书报国”育人理念为核心,教育引导莘莘学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校庆日
校庆日为每年的5月4日。
校歌
《激情追梦》 作曲:刘朝晖,作词:苗地 远闻名州钟声,近观驼城八景;我们抖落了历史的风尘,朝着太阳前行。 看沙场虎跃龙腾,看古道再展雄风; 在这片火热的土地,我们正创造奇迹。 在这片火热的土地,我们正创造奇迹。 大漠托起朝阳,塞上洒满霞光;我们依偎着长城的臂膀,增添无穷力量。 为祖国繁荣富强,为家乡改变模样; 在这个神圣的地方,我们正长成栋梁。 在这个神圣的地方,我们正长成栋梁。 沁园书声琅琅,中长步伐铿锵;我们奋发在知识的殿堂,放眼海阔天广。 用心血描绘理想,用汗水滋润韶光; 在这个美好的岁月,我们正畅想蓝天。 在这个美好的岁月,我们正畅想蓝天。 时代在召唤,学子在期盼;时代在召唤,学子在期盼; 我们要展翅飞翔,我们要展翅飞翔,追逐青春青春梦想!青春梦想! |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 | 张新柱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许云华 |
党委副书记 | 尚爱军 |
副院长 | 张晓、康伟、闫龙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 | 姜劲波 |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榆林学院介绍】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