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师资队伍
队伍简况
目前全院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师48人,博士后9人,行政、教辅和产业人员10人。从职称结构看,48位教师中,有教授18人(其中1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5人,讲师15人。从学历结构看,有博士29人,硕士12人(其中9人为在读博士)。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的教师有7人,40-50岁的有14人,30-40岁的有22人,30岁以下的有5人。其中,在33名正副教授中,有博士24名,50岁以下的26人(其中,40岁以下的有15人)。
在我院的教师队伍中,既有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张厚粲先生、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林崇德先生、著名认知心理学专家彭聃龄先生等老一辈著名学者,更有一大批像舒华、董奇、申继亮等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知名中青年专家。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带动,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科才取得已有的辉煌成绩,才使得建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为可能,并最终成为现实。
当然,我们已有成绩的取得也凝结着像冯忠良教授、章志光教授、高玉祥教授、张必隐教授、陈琦教授、孟庆茂教授等刚刚离退休的老一辈心理学家的心血。他们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所做的工作为心理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至今仍然在指导着青年教师或博士生,仍然在为心理学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永远是心理学院的宝贵财富。
心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凝聚了本院教职工的心血,而且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近年来,一批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如RDesimone(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JCampos(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发展研究所)、KMiller(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系)、张春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林孟平(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杨中芳(香港大学心理学系)、陈永昌(香港大学心理学系)等,应邀担任我校的客座教授,他们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教师名单(按姓名汉字拼音排序)
教 授
车宏生 陈宝国 陈会昌 陈英和 董 奇 方晓义 金盛华 林崇德 刘 力 刘儒德 刘翔平 彭聃龄 申继亮 舒 华 王建平 王 耘 伍新春 辛 涛 徐 芬 徐建平 许 燕 姚梅林 张厚粲 张日升 郑日昌 周仁来 邹 泓
副教授
丁国盛 管益杰 韩在柱 侯志瑾 蒋 奖 寇 彧 李庆安 林春梅 林丹华 刘红云 芦咏莉 乔志宏 石 林 宋 艳 孙汉银 陶 沙 王大华 王立新 吴建民 辛自强 闫巩固 张西超 张学民 周新林
讲 师
卞 冉 陈海平 胡清芬 李 虹 黎 坚 刘 艳 蔺秀云 骆 方 孙晓敏 王爱平 王 芳
行政教辅
储齐人 宫 群 郭德山 何 莉 刘桂珍 马瑞杰 王瑞敏 杨 军 张建敏 张晓辉 赵平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是我国目前最具权威的心理学教学院系。
具体的情况:
为了整合北师大心理学的研究力量,加强心理学的综合实力,2001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宣告成立,下设心理学系、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发展心理研究所、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并建立心理学院分党委。车宏生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分党委书记为申继亮教授。副院长有伍新春教授、邹泓教授和姚梅林教授,副书记为乔志宏讲师。到2005年9月,我院共有在岗教职员工66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本科生324人,硕士生288人,博士生139人;博士后7人;离退休员工13人。
历经70多年的风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我院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已经比较雄厚,初步奠定了进一步腾飞的基础。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我院的心理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批准),建立了北京市级的"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0年批准),拥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批准)、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批准),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博士点,具备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条件。在科研和学术发展方面,我院的发展心理研究所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99年批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2年批准),"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批准)、教育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2001年批准)、"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1年批准)等也以我院为学术依托。同时,我们还利用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的建设经费,建立了"学习与教学心理实验室"、"早期心理发展实验室"(1997年批准)、"心理测量与评价实验室"(2000年批准)、“人力资源实验室”(2002年批准)、“心理危机干预实验室”(2003年批准)等校级重点实验室,具备了较好的科学研究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院的对外交往一直非常活跃,目前我们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荷兰、芬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尤其是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和教育心理系、匹兹堡大学心理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数学系、英国剑桥大学心理系、伦敦大学语言和言语研究中心、纽卡索大学语言学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系、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和教育心理系等单位,有长期稳定的课题合作关系。有关研究项目曾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美国斯宾塞基金会、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的经费资助,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分析“技能焦虑症”
头疼!职场频发“技能焦虑症”
常言道“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如今,用人单位喜欢掌握实际技能的员工,在校学生也总将“考级”、“考证”放在首位。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品格、修养等多方面,如今却都被简化成了“技能”,这让很多人患上了“技能焦虑症”,生怕自己“技不如人”而被淘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网和民意中国,对207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62%的人直言身边存在很多有“技能焦虑症”的人。628%的人认为“在职场缺乏安全感,不知该如何努力”是导致“技能焦虑症”的重要原因。
“技能焦虑症”:总怕自己技能跟不上时代
调查中,762%的人认为,有“技能焦虑症”的人很多,其中247%的人认为“非常多”。
在山西太原一家机关单位工作的武先生,在校期间学的是工商管理,但已经考完国家计算机等级三级证书,目前正在为“经济师”职称而努力。“很多时候,一个‘称号’或‘证书’,就是你迈向更高一级的通行证。我也是为以后做打算,如果单位改制,会更从容一些。”
徐萌从北京某高校自动化系毕业后,到了一家企业做技术支持。每天下班后她还要学编程语言,稍有中断就会觉得焦虑。“在北京,要想发展得更好、薪水更高,肯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为了多拿几本证书,如今她已放弃了一切业余活动,不愿和朋友聚会、交往,下班后就闷在屋子里看书、做题。爸妈看到她这么用功还挺高兴,但她感觉,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考试机器”,除了证书,什么都没有。
“技能焦虑症”具体有什么表现?调查显示,680%的人认为主要表现在“总是怕自己的技能跟不上时代”,589%的人表示是“总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567%的人觉得是“学东西之前总关心‘有什么用’”。其他还包括:“不停报考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试”(445%)、“不愿学习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326%)等。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系主任肖鸣政指出,很多年轻人刚入职场时不够成熟,会有些盲目。当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了,认识了自身的水平,才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刚开始时,关键还是要把工作做好。
竞争压力会造成“技能焦虑”
是什么导致“技能焦虑症”?调查中,732%的人认为是“行业压力太大,想增加竞争筹码”,636%的人觉得是“人们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其他还有:“当前教育有功利化、技能化的倾向”(597%),“过度重视物质,忽视内心的成长”(398),“理工科出身更吃香,文科就业困难”(286%)等。
李勇霖在上海媒体行业已工作近三年,他觉得自己没有太多“技能焦虑”。“是否焦虑取决于是否对未来有明确规划。与其说是‘技能焦虑’,不如说是对自己未来焦虑,是没想清楚以后要做什么。”
他觉得,任何行业都有竞争压力,想一进入职场就获得安全感不现实。“毕竟职场和学校是两个阶段,在学校时大多数人的状态,要么‘一无所知’要么‘自以为是’。所以进入职场前,既要有‘准备适应规则’的心态,又要有‘别太在意’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完成好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王芳认为,因“技能”而“焦虑”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从两个层面来看:
一是看动机,如果只是受到想要赢过别人、获得更多奖励等外部目标的影响,或是出于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做,自己也做来获得安全感,那是不可取的。只有从“内在”出发,为了提升自我去学习,才有意义。二是看方式,仅仅为了解决焦虑情绪而盲目学习技能,最终只会加剧不安。“比如学习理工科的同学,不钻研专业知识,而去考导游证、厨师证,只会让自己更加迷茫。”技能的掌握,也要注重内容,能深化自己的发展,才有意义。
对于“技能焦虑”带来的影响,706%的人表示是“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对工作疲劳厌倦”, 662%的人认为会“成为考试机器,失去思考学习能力”,636%的人担心会“出现‘工具化’倾向,失去人生方向”,541%的人觉得“教育会变得功利化,学生缺乏创造力”。
职场安全感很弱
调查中,628%的人直言,“在职场缺乏安全感,不知该如何努力”是导致“技能焦虑症”的重要原因。
调查同时发现,706%的人表示自己“职场安全感”很弱,其中30%的人觉得“没什么安全感”。
王芳表示,职场的生存环境严苛,是一个不进则退的状态。很多人想掌握技能,其实是希望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即使某些方面不够突出,也能获得安全感。“如果有关部门能对一些资质认证考试加强监管,如果企业在考评职场新人时,能向个人素质能力而非技能证书多倾斜一些,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也许就不会那么盲目了。”
今年35岁的姚是一名制造业技术人员,在他看来,在企业中,工作能力和心态是首要的,做好了自然会得到领导认可。俗话说“日久见人心”,个人修养品格会在长期工作中凸显价值,品格不过关,技能再强也白搭。
王芳建议,对于年轻人来说,首先要在学校里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同时要特别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历练。进入职场后,要在基本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再去拓展工作能力,通过良好的成绩取得同事的信任和领导的欣赏,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会被职场淘汰。在不了解职场规则和自身情况的前提下,专攻任何一个环节也会适得其反。所以,调整心态,踏实进步,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如何才能真正获得职场安全感?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能”(732%),其次是“具备做好工作的能力”(602%),第三是“领导的肯定和器重”(571%)。其他依次是:“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506%),“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485%),“个人的修养品格”(403%)等。
;
以上就是关于北师大有什么好的导师想要去联系的.考研.全部的内容,包括:北师大有什么好的导师想要去联系的.考研.、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心理系好吗、分析“技能焦虑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北师大有什么好的导师?想要去联系的.考研.】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