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哲学专业学些什么课程?

 2025-01-15 00:06:01  阅读 836  评论 0

摘要: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

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高校哲学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致力于强化基础、注重经典、拓宽领域、不断创新,已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

大学里的哲学专业学些什么课程?

扩展资料

哲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

3、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

4、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哲学分支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百度百科——哲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的重要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知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的信任,增强其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前的现实,课程教学力求关注现实给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面向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全校四年制本科各专业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教学的必修课。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实行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进行书面开卷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主要由中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成绩、读书笔记或论文成绩、课堂考勤成绩(占总成绩的10%)等组成。

六、教材选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主要内容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

认识的本质;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各个专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集体讨论、自学

教学时数

6学时

授课教师

寇国辉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主要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问题导入:

《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

在讲授这一节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听一则寓言,《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1.其中二个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

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3.而从孔子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的孔子已经是声名赫赫,可是依就敢于承认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无知,可以说是谦虚的表现,这是作为大家的风范。

4.就问题本身而言,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就是说事物具有二重性,而要得到真理的话,就必须认知其中的规律,这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过程。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实践和认识的要素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

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3、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目的是指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实践方案是指人们为实现实践目的而制定的实践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步骤。

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对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就是为了最有效达到一定的实践目标,对人员的合理安排和物质条件的合理分配。管理就是为使实践主体更好地实现实践目标而进行的协调、调控等一系列活动。

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因为实践需要人去认识世界。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手工业以的需要,产生了力学;为了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孙子兵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需要,产生了生态科学。现代科学虽然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但归根结底还是由社会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例如,为适应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确立,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而且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大学里的哲学专业学些什么课程?】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984029.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636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