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改革开放形势的迫切需要,厦门大学法律系在我国较早开展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经原国家教委批准, 1981 年在全国率先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生, 1985 年在全国率先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生, 1986 年开始招收国际经济法( 1997 年后调整为国际法专业)博士生。 1995 年 6 月,原国家教委批准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及台港澳法研究”学科点为全国高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2002 年 1 月,厦门大学国际法学专业由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2 年 10 月,“十五” 211 工程建设项目“国际经济法与海洋法”经教育部专家组评审通过。
1985 年开始,厦门大学持续开设“国际经济法学”系列课程,包括“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货币金融法学”、“国际税法学”和“国际海事法学”,作为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同时,开设“国际经济法概论”,作为法学专业和其他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 1998 年以来,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国际经济法学”课程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 14 门基础课程之一,而“国际经济法学”系列深化课程(即“国际投资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货币金融法学”、“国际税法学”和“国际海事法学”)作为向法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其他专业本科生开放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教学队伍所属厦门大学国际法专业 2002 年由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陈安教授现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曾华群教授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层次人选”;廖益新教授入选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徐崇利教授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李国安教授在国际货币金融法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本课程教学队伍是以中青年为主、后劲充足且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攻关传统的学术群体,共 11 人,分别在国际经济法各主要分支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海事法等学有专长;其中教授(均为国际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5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3 人,已获博士学位者 6 人,在职博士生 2 人;平均年龄 41 岁。
本课程教学队伍一向重视教材建设。 1987 年陈安教授主编的国际经济法系列专著,(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海事法》等 5 部,约 160 万字),是中国第一套国际经济法系列专著,也作为当时本校和其他高校的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1988~1991 年和 1996~1998 年,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先后组织编写两套高校法学教材“国际经济法系列”,本校陈安、曾华群、廖益新教授等分别担任《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经济法导论》和《国际税法》的主编。 1999~2002 年陈安教授总主编的“国际经济法学系列专著”(含《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货币金融法学》、《国际税法学》和《国际海事法学》等 5 部新编本,约 300 万字)及全国首批统编研究生教材《国际经济法学专论》是系统研究国际经济法各分支理论与实务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教材建设,国内高校广泛采用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民商法
厦门大学民商法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经历了80年的历史风雨,有了80年的积累,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内地重要的民商法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厦门大学于1926年设法科之初,民法学就显示了强劲的教学和科研力量,聚集了陈朝璧教授、柯凌汉教授、周枏教授、李景禧教授等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30年代,李景禧教授将日文版罗马《十二表法》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陈朝璧先生所著《罗马法原理》(1937)被当时国内各大学采用作教科书。陈朝璧教授著《中比通婚中的国际私法问题》(1933)、《英美法原理》(1948),李景禧教授著《法学通论》(1935)、《法学教程》(1940)、《国家与法权基础理论》(1956…
以下是考研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 除法律硕士外各专业: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民法》(第二版),柳经纬主编、朱炎生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宪法学原理》,朱福惠主编、郑琼现副主编,中信出版社,2005年。
4、《刑法总论》,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法律硕士专业: 专业基础课、综合课为全国联考科目,参考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复试参考书目: 民商法学专业: 1.《民法总论》(第二版)、《债权法》(第二版)、柳经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中国物权法教程》,江平主编、费安玲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3月版; 3.《商法》(上下册)(第三版),柳经纬主编、刘永光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婚姻家庭与继承法》(第二版),蒋月、何丽新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5.《知识产权法》,丁丽瑛著,2002年; 6.《民事程序法》,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国栋 朱泉鹰 柳经纬
厦门大学是中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1930年2月学校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尔后经历数次院系调整,目前的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厦门大学法学院已汇集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富有创新意识的学术梯队。在2005年、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法学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法学院的办学实力在全国法学院校中均排名第八。厦门大学法学院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拥有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厦门大学法学院师资】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