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研究

 2025-01-12 09:54:01  阅读 779  评论 0

摘要: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增长到2010年的630万人,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幅度增长的毕业生的需求。在我国全社会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形下,失业或不能择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谋生手段,增

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增长到2010年的630万人,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幅度增长的毕业生的需求。在我国全社会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形下,失业或不能择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谋生手段,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校应及时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发展以及如何正确择业、就业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入学初就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克服其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理性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现状,笔者选取了河北省部分本科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职业愿望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进行调研。调研范围涵盖了理、工、文等多专业的各年级男女各半的多名学生,调查内容包括职业诉求、职业愿景在内的多方面内容,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1410份,其中有效问卷1380份。

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研究

1.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有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占90%,其中有80%的学生普遍认为压力很大,而且,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就业的临近,普遍认为压力骤增。同时,男女同学的压力比较以女同学偏大,这可能也和社会岗位对女同学的需求有关。此外,只有20.6%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清楚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劣势,50%以上的学生不能够理性地建立自身的职业诉求和愿景。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了解和认识还很模糊,更谈不上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就业缺乏信心,自身定位较盲目。

2.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化”“从众性”。根据调查,50%以上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表现出突出的功利性和盲目性,在制定自身的职业愿景时首先考虑的是性格、兴趣等自身的因素,反而较少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一些大学生认为找个好工作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大学期间盲目从众,使得“考研”“考证”“出国”现象不断升温。众多现象表明,多数大学生在缺乏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前提下,不能科学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二)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

教学、科研、就业是高校日常管理中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为加强大学生就业,高校应有意识地开展相关方面的指导,并将职业规划工作纳入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之内,但是多数高校针对就业仅为学生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辅导的相关教育等还没有全面展开。许多学校没有认识到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其实是一个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学科,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

(三)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服务还不完善,实践指导未成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是由专门的职业测评专家进行的。而我国当前高校一般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并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由辅导员老师进行教学指导,但由于授课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理论研究深度有限,因此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往往将指导重点定位在毕业生,指导内容和指导形式相对简单。笔者建议在高校中改革传统就业模式,结合终身教育理念,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针对性强的职业规划教育。

(一)实施职业生涯规划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1.以个人和社会为主体的原则。因为每个人的生涯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为起点来开展生涯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进行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教育。以社会为主体,使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同时,把握社会的需求,将社会需要内化为观念和习惯,把个人的努力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教育要深入,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进而引导学生采用理论的分析方法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使毕业生能够认清就业形势,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要以国家的改革和社会发展形势为中心,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切实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给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高效必要的指导。

(二)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囊括大学生学业生涯指导、职业需求指导、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分阶段的指导,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心理、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大学一年级的思想辨析教育。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实施职业规划指导主要是意识的启蒙,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奋斗目标,科学安排学业生涯规划。由于一年级新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和个人职业发展丝毫不了解,因此要在新生入学之初,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内涵、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人文教育和学术讲座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此外,大学一年级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开展,使学生在认识自我价值、施展才华的过程中正确、客观认识自己,通过专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以后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大学二年级的学习定位教育。经过一年的洗礼和适应,二年级学生已初步适应大学生活,对其进行的职业规划指导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要以职业规划理论为基础帮助学生从职业能力、兴趣等方面了解自己并建立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加强专业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此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大学三年级的目标指导教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后已经完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此阶段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加强专业方向与就业形势的教育为主,让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工作领域的现状,参考外在因素和自身优势,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的毕业夯实基础。

4.大学四年级的就业指导教育。此阶段着重对学生进行就业、考研、创业等方面的指导,为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及时引导毕业生进行角色转变。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职业测评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职业认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在毕业后初期积极帮助、指导未就业学生就业、创业,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讲座、组织毕业生招聘会等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信息,进而营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完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完善。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许多高校来说是刚刚起步,许多理论研究还不成体系,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必须要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做好职业生涯课程建设与调整。许多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大学期间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课程教育,因此,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从新生一入学就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大学四年不断调整与完善,大学四年级主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如何就业,步入职业生涯。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完善。每位同学是否可以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是否可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与是否接受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学校要不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高水平职业生涯规划骨干教师队伍。

3.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完善。由于每个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选择、人生规划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坚持普遍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差别、专业差别等因素,利用网络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咨询,做好学生跟踪服务,建立学生咨询档案,帮助学生在尽快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同时,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自主规划。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的完善。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人在对自己的兴趣、人格、能力认识上往往是主观印象占很大的成分。因此,要想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借助于一些科学的手段,来实现自我能力、兴趣和个性的客观分析。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得到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结果,而学生通过对这一结果的准确把握,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奠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5.职业信息咨询渠道的完善。高校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让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能获得第一手的社会发展信息资料,以便学生客观、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报纸、网站、橱窗、招聘会、课堂、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也可以通过中介、校友会、社会团体、实习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协助和配合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研究】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946715.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32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