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时代的到来,还有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生源不断扩大。尤其是自从国家实施大众化教育,实行高考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大。学校管理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学校如同企业,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和来竞争力?在国际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也已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不得不让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学生成绩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异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学校,除了育人,就是育知,学生成绩管理的计算机化是整个学校教务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能否实现这一步关系到学校办学整体效率的高低,介与它的重要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就逐渐提入议程,并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量。 运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学院教学人员的工作量,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还有就是缩小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可以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能够尽快的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投入新的课程的学习或复习这次没有考过的课程。并且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为今天的高校教育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的提高达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高科技的飞跃发展,人们工作习惯的改变,特别是电脑的大量普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是人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学生成绩管理是一个非常繁琐与复杂的一项工作,一个原因就是工作量大,不好管。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更应该运用一些本地资源,提高管理的力度,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重任负责。 二. 本题目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生成绩管理是各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学生成绩日常管理工作及保存管理日趋繁重、复杂。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具有人性化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在国外高校,与国内不同,他们一般具有较大规模的稳定的技术队伍来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而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相对起步较晚。在数字校园理论逐步应用的过程中,各高校一方面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也不断开发实施了各类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机构设置、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及人员要求上与国外高校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教务管理软件应充分依托校园网,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为进一步实现完善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和全校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主要设计内容、设计思想及工作流程 1. 设计研究内容(要实现的系统功能简介) 本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2. 设计思想: 首先,最大限度地减轻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再者,本系统拥有灵活的权限,用户权限可以定义到每个子模块的三种权限级别(最高级、普通用户、拒绝访问)。其次,在成绩管理方面,各任课老师、教学秘书等人员分别拥有不同维护权限,系统日志更是详细记录了更相关人员的操作历史。本系统以学校教务处或系办公室为主控制中心,其它部门(如各专业、班等)作为工作站,在主控制中心的授权下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最后,该系统在硬件配置上,最低配置CPU:P4 3.0以上,内存:512M,硬:
160G就足够,在成本上不是很高,有很强的普遍性。 3.开发工具的选择 4. 工作流程: 本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为其提供成绩管理服务的管理系统。教务人员通过本系统完成所有的日常教务工作。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其在学校内的所有学科成绩与学分都通过本系统进行管理。
① 需求分析:
② 概念结构设计:
③ 逻辑结构设计:]④ 物理设计:
⑤ 过程实现及维护: 四.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 寒假期间:资料搜集与软件学习 2. 3月1日---3月31日:需求分析与构造原型 3. 4月1日---4月20日:概要设计 4. 4月21日--5月15日:系统实现 5. 5月16日--5月31日:毕业论文书写 6. 6月:系统与毕业论文完善
1、首先,随着国外的经济发展,很多高校的规模都在扩大,学生的数量也在倍增,所以学生相关信息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大变革,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信息管理系统在很多的领域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今国外有很多大学对此都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现已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而且国外的计算机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美国的计算机设施齐全且发达,在早期提出要地让信息管理智能化,很多信息管理系统都被美国各大高校列入教务的日常工作。
2、其次,如今国外的状况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双向选题管理和过程监控管理是当前研究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选题实现了远程办公和工作的功能,使得指导老师就像面对面的指导,实现师生的互动和在线交流,过程监控有效地控制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同时又能够督促并提醒部分懒惰的,没有责任心的学生,使得这些学生在受到过程监控的情况下自觉地按阶段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3、最后,在系统管理员的有效管理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管理任务,也提高了教学管理。东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计开发的毕业论文题目申报与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导师题目的申报、题目审核以及学生选题的功能,系统的核心在于对学生选题的详细环节的管理功能。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初步研究为后来者指明了发展前进的方向,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对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辅助进行教学管理。
教育技术首先在美国发起它经历了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形成阶段。产生阶段关于教育技术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它的产生应当推向更久远的古代。教育技术从发展过程看,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教士对知识主体的分类,早期文化发明的用来积累和传播信息的象形文字或书写符号,每个时代都有其为完成一种文化教育而发明的一种教育技术或一套程序。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的真正始祖应该为古希腊各地齐聚雅典的修辞学,哲学雄辩术,伦理学等教师,他们用“技术”这个术语,按照某种系统的方式,应用知识于实际的教育艺术过程,他们为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讲认识规律公式化,对课题经行系统分析,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材。还有人认为:“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按这种说法,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对生产,生活经验的传递之始,随着时代的前进,人类为完成教育不断采用新技术,导致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的认为17世纪-19世纪末的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应作为教育技术的初始阶段,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有人把教育技术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他们认为从教育产生到19世纪末这段时期是传统教育技术发展时期,主要以口头言语,形体技术,文字,印刷,直观技术为技术手段的教育活动。19世纪末随着媒体介入教育技术领域标志着教育技术从传统转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时期。以芬恩(J.D.Finn)为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教育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即自动化,原子能时代,他们认为教育技术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并把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伊利(D.D.Ely)提出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主要方面追溯:视听教学运动,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视听教学运动1918至1928年的视觉标志着教育技术的开端,它是对长期以来盛行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特别是“言语主义”的改革,旨在教学中推行视觉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校抽象的教学内容提供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1924年具有视听双重特点的有声电影产生了,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声电影在提高教育效果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和政府部分的高度重视。视觉教学扩展到视听教学。二战期间学校的视听教学缺乏设备,资料和专家,发展缓慢,但在军队和工业的训练中得到大力发展。主要是应用投影器识别航空器和军事目标,航天员的飞行训练模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培养出了海,陆,空作战的合格士兵,把普通的男女青年训练成制造军火,船舶的技术工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视听教学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各种思想逐步孕育出来。如1946戴尔(E.Dale)的“经验之塔”,1947年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更名为视听教学部。个别化教学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skinner)掀起一场程序教学运动,对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将教材分印在一些小段或框面上,每一段或框面都包括一项信息(刺激)、一个未完成的句子、或是一个待答问题(反应),以及正确答案(强化)。他在1954年发表的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根据自己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重新设计了教学机器,从而使美国50年代至60年代初程序教学运动达到高潮,后来发展成为不用教学机器只用程序课本的“程序教学”。60世纪后期,代价太高,学生兴趣减弱,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程序教学开始衰落。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初视听教学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受到传播理论和早期系统理论的影响。香农将传播学理论应用与教育领域产生了视听传播学。传播学的产生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转移到信源到受者的信息传播过程上来。与此同时,美国开始讨论教育技术的定义,如Ely1963年的定义。虽然程序教学在60年代衰落,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取而代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极盛时期。在传播学向视听教学渗透的同时,系统理论也开始对教育、教学发生作用和影响。随着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的扩大,系统方法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从过去单一媒体的特性研究转向了对媒体的系统开发及教育过程的系统化研究上,在研究人类学习和传播的基础上,对人类和非人类资源经行系统设计。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70年代初,美国的视听教学部从全美教育协会中分出而独立成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学者们也越来越关注教育技术的定义,如:
1970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定义,1970年西尔伯定义,1971麦肯齐(Mac Kenzie)和厄劳特(Eraut)的定义,AECT1972定义,1977年定义,其中以AECT1972年定义比较权威,AECT于1977年将起正式文献化。与此同时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也在形成,以1987年加涅《教育技术学基础》一书的问世为代表。90年代以后教育技术进入了网络发展阶段,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运用于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关注。使得教育体系,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模式,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等发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把握不住课堂纪律。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班级设置欠规范。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阻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作业的设计、班级管理不够科学化。
(4)综合实践活动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但这么多年以来,仍然是一些学校的管理难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安排不够稳定,校本培训不够,教师认识不够。二是缺少系统规划,工作没有形成套路。三是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实践”,有些活动学生还能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组织外出实践,又担心安全问题,只好放弃。
(5)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欠整合。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等校内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在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占有一定比例,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
基于Spring Boot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背景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现状,包括现有的功能、技术、资源等;
2、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未来的技术、资源、需求等;
3、基于Spring Boot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优势,包括易于使用、高效率、可扩展性等;
4、基于Spring Boot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等。
以上就是关于求有关学生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美国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