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指出,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明显。“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数量和规模等方面,广东省的民办高校走在全国前列,总体位列第三。” 广东在发展民办教育的过程中,一直遵循积极、稳妥的方针,“从民办学校的办学准入门槛到民办学校的办学过程,都是比较规范的”。
据介绍,2006年广东省普通高校105所,其中,民办高校24所,占全省高校数22.9%,随着公办普通高校引入社会力量举办独立学院,广东还有独立学院17所。
今年广东省还将增加普通高校6所,其中,民办高校增加4所,民办高校总数将达28所,占全省高校数25.2%。而在2000年以前,广东的民办高校只有6所。
招生人数:
2006年,广东省普通本专科招生33.53万人,比上一年增长9.2%。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招生9.2万,比上一年增长37.4%。2006年民办高等教育招生数占全省招生数的27.4%。
在校人数:
2006年,广东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0.86万人,比2005年增长15.3%。其中,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19.1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增长58%。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占广东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3.8%升至2006年的18.9%。随着民办高校陆续获得本科招生资格,预计2007年民办高校招生将有更大的提高,本科生源的加入,将会进一步优化民办学校,以及独立学院的生源结构,在校生人数将会有进一步提高。
入学报到率:
随着民办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及自身办学实力的增强,民办高校入学报到率逐步提升,从以前学生报到率不到50%,然后到50%~60%。2006年,广东民办高等教育有了极大飞跃,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报到率都达到七、八成以上,其中部分院校本科入学报到率接近90%,专科入学报到率接近86%。民办高校的报到率出现如此高的增长,原因有三:
一是广东2007年的高考将实行重大改革,造成打算复读的高考考生大幅度减少;二是2006年广东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但高校扩招速度、招生数量增长放缓,考生更加珍惜读大学的机会;三是民办高校自身办学质量提高,加上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渐获得社会、家长和考生的认可。
就业率:
随着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办学特色上充分贴近市场的需求,因此“民办大学生从过去被人轻视到逐渐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广东民办高校绝大多数每年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0%,个别民办高校的就业率甚至达到96%以上,就业质量也高。
普通民办高校: 培养应用型人才
广东白云学院何小雄:高校课程的设置单纯靠学校是很难的,还得靠社会和企业,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水。
广东培正学院朱海钧:一个高校要生存,要以质量为中心。
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丁纪平:坚持深化教育,首先解决师资队伍不稳定的情况。
新安职业技术学院黄旭辉: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对课程进行修订、改造,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华立科技职业学院陈达美:民办学校有些困难,可否考虑与其他学校合作。
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丁煜: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办学特色上贴近市场的需求。
独立学院: 解决好与办学母体的关系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孔丽华:独立学院按新机制办大学,与公办大学最大的不同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培养目标与办学母体不一样,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梁耀能:民办高校学生与教师的地位问题亟待解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赖志立:学校发展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徐印州:民办高校解决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最关键,如果独立学院没掌握人事管理权,师资都是兼课教师,上完课就走,则其教学的责任很难体现。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高泽涵:老的独立学院都是在专科的基础上办起来的,升格为本科后,办学规模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考虑到其招生规模,招生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育厅是否应给予特殊支持。
广州大学城建学院陈泽龙:高职民办院校办学在于选好专业,我们正是背靠两大企业提高办学实力。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徐祥:民办高校办学需要有特色,政府也要对民办教育更多投入。
一、 民办高等教育功不可没中国民办高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肇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7年,全国民办高校共有152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总数的65.5%;在校生460.26万人,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人数的17.1%,平均每校3026人。当十载寒窗苦读的学子们高考后痛苦于一校难求时,数量众多的民办高校给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他们圆了一个“上大学”的梦想,这是对学子和家长而言;对国家来说,延迟、缓解就业压力,提升人口素质,蓬勃发展的民办高校也是功不可没!二、 民办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尽管如此,但民办高校的基础依然十分薄弱,不说别的,仅从博华教育所属的两所全国十大民办高校(西安思源学院和北京人文大学)来看,教学和经费依然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从教学来看,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不仅数量不足,质量更是欠缺。民办高校的专职老师非常缺乏,大多靠聘请兼职教师来完成教学计划,不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基本是两头大,中间小,即以退休返聘的老师和刚毕业的学生老师为主,而中年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严重匮乏。其次是教学设计落后,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上照搬公办院校,缺乏根据自身特色和定位进行差异化的设计。最后是教学管理落后,民办高校对二级院系、教师缺乏符合民办高校市场化特点的、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估手段,大多只停留在到课率、流失率、国考通过率等一些简单的方式上,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以严格的控制为主,防止流失,而没能注重其全面的成长与发展。从经费来看,民办高校目前基本上还是以学养学,靠扩大招生规模、降低生均办学成本来获得积累和发展,与国外不同,社会捐助的经费极其有限,但是,这使得民办高校在办学初期很难得到充分的经费保障,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如北京人文大学,虽然已有2万人的在校生规模,却没有统一的校区,学生被分割在6个校区,学校没有运动场所和器材,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日常教学办公开支也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三、 民办高等教育的方向在哪里?在此基础上,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值得所有从事民办高等教育、关注民办高等教育的深思。我个人觉得,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依然是以学养学。以学养学,就是以学费收入支撑学校建设与发展。这个毋庸多言,在国家投入、社会捐助杯水车薪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学生缴纳的学费等收入来支撑学校发展;民办高校的本质是在市场化竞争下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所以,民办高校的以学养学,就是坚持市场化办学方向,挖掘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挖掘中等教育毕业生的教育需求,挖掘两者之间的结合通道。而这个通道就是学校的课程开发、对外宣传、招生服务、课堂教学、实践实习、课外活动、就业指导的目标所在,也是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的结合点所在。
四、 民办高等教育的咨询市场巨大!但是,如何具体实现以学养学,如何通过教育手段的革新来满足长期市场化办学的要求,民办高校目前的摸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办学者大多只具有教学或经营的单一经验,更缺乏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熏染,所以,他们对如何打通招生、教学、学管、就业链条,如何形成办学特色与品牌,如何改进招生模式、扩大招生规模,如何精细化教学成本管理,如何提高投资回报率,必然是异常关注的。因为这将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这将决定着未来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地位。今后,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民办高校还将蓬勃发展,激励的市场竞争将是民办高校寻求变革与出路,中国管理咨询业正象风险投资者一样,都在觊觎着这片沃土,期盼着能分一杯羹,出一份力!
私立学校是公立学校的重要补充,多年以来私立学校的发展一直没有达到国外顶级水平,当然这也有我们国情的不同因素决定的,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一直在渐进式摸索中,所以私立学校仍然将是国家支持的重要方面,私立学校的发展对于教育改革的经验积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对于当下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和制造业升级,人才培养更加重要,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私立学校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为国家每年输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是当前及未来国家人才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目前除了少数专业性或技术性私立学校(新东方等)较为成功外,在与普通全日制大学相补充的私立大学仍然没有质的发展,包括私立中小学校,依然处于尴尬的社会地位,而幼儿教育方面则过度利益化加重了家庭支出成本,
并且频频爆出问题的幼儿教育机构也为教育市场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于普通全日制教育机构的竞争中没有称道的私立教育机构,在职业化专业性技术学校方面没有形成能够引领私立教育市场行业标准的教育寡头(类似BAT),而各类培训机构的无序竞争和混乱经营使得培训行业也没有真正的做大做强。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未来十年也是教育市场发展逐渐明朗化的十年,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作为第三产业的教育行业市场会有一个大爆发,甚至会在质量上有一定的表现。当然,这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看国家政策的利好出台,相信国家对于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的人才提供源头的教育改革会有更大更完善的政策支持!
希望能帮助到您。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对构建民办高水平大学重要性分析
何为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我们也称为公司文化、企业精神,也叫企业文化。[1]因此,它是组织在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同时,也是组织的成员都认可和遵守的,有属于这一组织自身非常特色的价值观念,一致的团体意识,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对于问题的思维模式。简而言之,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用于指导采取某种行为方式的价值观,也可以称为价值观系统,是组织的精神所在。
根据埃德加·海洛因的理论观点,组织文化包括人工环境、价值观信条、基本假设三个要素。[2]其中,人工环境主要是指一个人来到一个比较陌生文化的群体时,他看到的,所听见的和他所感受的人的行为举止。而价值观信条则是对这一组织为什么从事某事和怎么做的解释,虽然人们对于价值观信条观察不到,却可以从成员解释自己的行为方式中感受到。基本假设主要是说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信条。在以上的三个因素中,结合实际工作,可以看到,组织文化就是通过成员之间心照不宣的基本假设,从而反映出组织的行为方式的。
2 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作为一个单位发展的软实力,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工作效率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须将组织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战略的角度来看待,这也主要是组织文化本身的功能所决定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导向功能从组织文化的三要素可以看出,组织文化建设能够使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所以,这种共同的价值念一旦形成,必然对组织的每一位成员产生高强度的感召力,引导组织成员将自己的行为动机和组织目标形成一致。换句话说,组织提倡的是什么,不提倡的是什么,组织成员都会表示认同,并长期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付出努力。
2.2 规范功能组织文化不同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是对于员工的一种软的约束力,而规章制度是一种硬的约束力,是明文规定好的。这种软约束力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员工自己的切身感受,进而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实现的。所以,组织文化会使员工不断地进行内省,形成自律的意识,从而自觉按照组织的价值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并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2.3 凝聚功能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自己的行为准则,各人之间的标准和准则是不同的。所以,如何将不同的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统一起来,就要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组织文化建设正是为了使组织成员在价值观方面求同存异,与组织的价值观融为一体,促使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发展目标、组织的行为准则和组织的经营观念等产生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团结一致,为实现组织的未来发展目标而努力。此外,一种成功的组织文化,也能使组织成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自豪感,对组织有一种归属感。
2.4 激励功能从组织文化的三要素可以看出,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使组织成员深入了解到自身工作的意义所在,并不再仅仅是满足个人对于物质需求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组织成员感受到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所以,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就能够激励组织成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不断实现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
3 当前对组织文化建设认识的误区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以后,各类企业或组织也都认识到了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企业或组织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或是停留在口号上。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依靠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同时,在组织不同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不总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民办高校也是一样,组织内部的文化建设也应提升到战略的角度。民办高校经历过了快速的蓬勃发展期,现今阶段都在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内涵建设不仅仅是教学师资力量的加强,还有一个重要点,就是形成高校内部统一的价值观,这需要常抓不懈,强化组织文化在组织成员心中的地位。
4 民办高校当前组织文化建设现状
4.1 重视程度不足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备,规章制度的健全,办公条件的改善,这都是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然而,我们还应看到,部分员工还是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性不足,这都有赖于员工的积极性不足,没有归属感。因此,组织文化建设首先应从领导层逐步推进。
4.2 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当前,员工基本上都是以打工者的心态自居,形成了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思想,与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未能达成一致性。
4.3 人工环境提升不足学校的绿化和师资虽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人工环境方面给外来人员的感受却不是很明显。这都有赖于高校全体员工整体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5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对策
5.1 关注组织文化建设,注重实效加强民办高校的组织文化建设,首先从领导阶层做起,也可以从组织文化的三要素,一项一项抓落实。当然,价值观信条要依靠长期的培养,但,从学校领导上层应注重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文化的内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
5.2 增强员工归属感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组织文化的建设要依靠物质为基础,否则,加强文化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要将所有教职员工和学校的资本、资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提高员工对学校的忠诚度和情感投入。同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加强员工的参与式管理,真正的做到学校与员工利益相关、感情相互依附。
5.3 从制度建设方面体现组织文化建设民办高校的制度建设应与学校预期要打造的组织文化结合起来,每一条规章制度都体现着民办高校的文化。制度的本身只是一个空的架子,关键是员工在执行时才有所体现,尤其是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等,都与目标的实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制定制度时,要进行的充分的调研,充分考虑制度或文件的可执行性。总之,没有组织文化作为支撑的制度是缺乏内涵的,而组织文化失去制度作为载体也是非常不实际的,二者要紧密结合起来。[3]
5.4 从战略角度充分认识组织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努力打造高水平大学,就要对高水平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何为高水平,达到何种程度才算是高水平。在民办高校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也是变化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建设也要适应学校的发展。因此,建设民办高校的组织文化,要结合民办高校的战略步骤,同时进行,才能使民办高校的高水平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总之,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积累本校长期的办学经验,不断开拓眼界,才能将民办高校真正建设成为一所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水平大学。
参考文献院[1]罗珉.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9.[2]Edgar H. Sche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Second Edi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2:
17.[3]孙晓岭等.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0.
以上就是关于广东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民办大学发展阶段】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