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考研热门院校分析及就业情况介绍
地硕教育
虽然离21考研还有一年多,但21考研的小可爱们根本按耐不住一颗积极求学的心,每天都在咨询21考研备考的信息,很多小可爱会问,“人文地理哪些学校比较热门?”“南大人文地理好考吗?”“人文地理研究生毕业能做什么?”今天就来聊聊一下人文地理学考研情况。
01 人文地理简介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
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06城乡规划与管理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能积极借鉴其长处用于科研,成为从事城市与区域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02 人文地理考试情况
人文地理只有学硕,初试考政治、英语一、数学/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即部分院校不考数学。
同学们最关心就是考不考数学了,大多数名校都会对数学有不同程度的考察,当然也有一些名校及省师范院校不考数学,比如: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等。
03 考研热门院校
目前开设了地理学硕士点的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人文地理学考研,那么人文地理考研热门院校有哪些呢?考研难度怎么样呢?
1、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教学和科研阵地,其学科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形成了当今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特色。
南大19年拟招生是20人,实际录取了24人,其中推免17人,20年拟招生人数仍然是20人,推免仍然占一大半,留给统考生名额较少。
但南大报考人数等信息公开透明,学术氛围浓厚,校风纯正,考试公平,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本科学校不好的考生也不用担心会被歧视。名校本就难考,你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2、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建设高校,地理学强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A+),研究方向侧重于世界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等方面,其中尤以城市研究最为突出。
华东师范城区院和地科院都招收人文地理专业的考生,城区院20年拟招生24人,推免上限17人,地科院拟招生5人,推免上限为3人。华东师大考研难度非常大,但是报考热度居高不下,想要报考的同学可要早早开始复习了。
3、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
湖南师范人文地理学不考数学,对于不想考数学的学生非常友好, 2019年湖师大人文地理复试线是362,复试28人,录取23人,复试比例:1、1.22,复试刷人少,初试多努力,就有很大的希望。
其它专业实力较强的还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理所、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等,因为篇幅问题暂不一一介绍了,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加入下方对应群内,一起备考。
04 人文地理培养方案
学术学位硕士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培养计划:通常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培养计划应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必读书目、科学研究计划等。
硕士阶段总学分基本上不会少于28个学分,当然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还要学习政治和英语,以及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课程,如城市区域规划、经济地理学等。
选修课自主选择,会有GIS、城市经济学、旅游经济等课程供你选择。有的院校对于跨学科考入的同学,会要求补休课程,不计入学分,但是要合格才行。
研究生期间还要参加学术交流,创新实践、学风教育等活动。总之极高的锻炼你更深层次的思考力,独立性,和本科按部就班的上课模式有很大差别。
05 人文地理就业情况
尽管人文地理学不是大热的就业方向,但可不要小瞧人文地理专业的硕士生就业薪资哦。
1、人文地理也可以去做地理老师,各地的重点高中,待遇都不错,年薪10W+;
2、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旅游、国土、资源环境、城镇规划都可以,年薪可观,福利待遇好;
3、考博,将来毕业可以进本科院校教书。
除了上述职位,新媒体撰稿人是一个新的方向,像星球研究所招聘主笔人就要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薪资有8K-30K,还有额外的奖金。
总体来说,高校、设计院、科研所、或者考公务员去政府部门都不错。你要相信,你的舞台都藏在你的努力里。
有任何考研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联系地学考研中心QQ:771843105,或者加入22人文地理学考研交流群:521985570获得专业解答。
院校专业:
福州大学是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 “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9万余人。,552D5,学校设有 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8427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185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4358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
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396名,内地高校56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19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QS亚洲大学排名位居第261-270名,内地高校并列66名。,学校现有教职工 3229人,其中专任教师2186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34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112人次(71人)、省级人才522人次(353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0人(含青年项目3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3人(含青年项目20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含青年项目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学校拥有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25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入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246项国际奖,2112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9金18银25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学校现有 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3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4757项,科研经费超过18.2亿元。签订横向合作合同3294项,校地企合作到校经费15.4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43项,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320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12618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2篇。9位学者入选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以及境外 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学校现为闽台合作办学国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单位,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 163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8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362万册,电子图书585万册。,学校正朝着 “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他信息:二外是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二外”或“二外”(BISU),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多学科门类发展的语言类市属重点高校、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10月成立,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中央与北京市共建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学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
材料补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设置的院系主要有: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洲学院、欧洲学院、中东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政党外交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汉语学院,并主要设立以下专业:英语、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印地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外交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可知,地理科学类包括如下4个专业(T代表特设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包括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城市规划、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测量与地图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教学论、遥感概论等。本专业以重基础、重技能、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与课时设置上重视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与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因学生而异开设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具体由于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而不同,详细可见各学校专业设置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即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对象的自然地理学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对象的人文地理学。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大量地理应用方面的研究,学习者会接触到有关地质、勘探、地图绘制、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等等多方面的知识。
全面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及其相关专业的后备人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和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简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而来。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近来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本专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为学生公共素质拓展与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哪些设计院招人文地理研究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