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本科院校,内蒙古自治区创办最早的一所民族院校,是自治区重点建设院校,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学校是在乌兰夫同志的关怀支持下于1953年建立,时任自治区副主席兼任名誉校长。学校前身是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2000年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发展最鲜艳的底色,努力使每一名同学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播种者"和推动者。在70年的办学进程中,培养了4万余名毕业生,他们扎根内蒙古大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等做出了应有贡献。
【人才培养】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有教育学、数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现开设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教育学、理学、工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2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水质科学与技术、新闻学、翻译等9个专业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14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3个教学实验室、157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73个校外教育见习基地、1个劳动教育基地、7个校企合作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0483人,其中本科生9391人、专科生1092人,师范生占本科在校生的42%。学校荣获自治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培养了90名硕士研究生,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建校70年来,涌现出了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终身名誉主席阿拉腾奥勒;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基层教师娜仁图雅等一批杰出校友。
【师资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6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5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3个,自治区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有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5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321人才工程"人选12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1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5人,自治区教学名师8人、教坛新秀7人,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领军人才3人、骨干人才2人。有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委员1人。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近5年,教师荣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36项。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蒙古语文研究基地等国家部委科研平台11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民委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社会科学科普基地等自治区平台7个,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共建新时代内蒙古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近五年,新增各级各类科研立项360项,科研经费总计1.5亿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1078篇,出版著作125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8项。学报《蒙古学研究》是国家A级学术期刊,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学术期刊。
【社会服务】学校发挥民族学等人文学科优势,加强自治区民委第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和自治区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学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立项横向科研项目55项,立项经费3442.1万元。完成国家民委重点委托项目内蒙古牧区精准脱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和教育部民族教育中心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异地就业创业,实现‘三区三州’扶贫攻坚达小康"等项目。多篇咨询报告被国家民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基层政府采纳。研究制定了《信息处理用传统蒙古文排序》《信息处理用蒙古文词语标记》2项国家标准。研发了蒙汉文在线机器翻译系统"等18个应用系统,其中蓝色草原•听书平台"为全国最大的蒙古语听书平台,年点击量超过100万人次,入选2020年度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2022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列为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
【校园文化】学校秉承崇正、尚智、务本、传承"的校训,扎实推动面对青年学生群体的三贯通五参与十融入"思政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有深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统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底蕴,创新实施2345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先后10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近三年学校连续荣获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新城区四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系列品牌活动。校园足球、校园那达慕是内蒙古自治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学生男子足球队获得7次自治区冠军、蝉联两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组季军。校园乌兰牧骑深入基层开展多场演出,传递党的声音。学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自治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首批平安校园"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白俄罗斯、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教育部蒙古国研究中心"和国家民委 ‘一带一路’沿线‘汉译学’研究中心"等2个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主办民俗文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民心相通"等学术会议,推进人文交流。与中央民族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南京工业大学和区内有关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和交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自治区唯一一家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协同育人项目,开设10个校企合作本科专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呼市新城区、苏尼特左旗、乌拉特后旗、新巴尔虎右旗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推进全方位合作。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民族院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一所什么大学】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