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召开首届学术年会

 2025-01-10 13:48:01  阅读 648  评论 0

摘要:不同学科背景的校内专家报告了近年来各自与海洋相关研究的进展,十八个精彩的报告分别涉及现代海上观测和测试、过去海洋的历史、数值模拟、实验室培养实验、海岸带开发以及海岛权益等诸多方面,展示了北大海洋研究的最新成果。来自地空学院的陈永顺教授介绍了我国在西南印度洋

不同学科背景的校内专家报告了近年来各自与海洋相关研究的进展,十八个精彩的报告分别涉及现代海上观测和测试、过去海洋的历史、数值模拟、实验室培养实验、海岸带开发以及海岛权益等诸多方面,展示了北大海洋研究的最新成果。来自地空学院的陈永顺教授介绍了我国在西南印度洋进行的首次大洋海底地震仪台阵探测实验的结果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何涛副教授作了海底热液热传递和流体特性的报告;李江海教授的研究小组通过对青海德尔尼铜矿床的研究揭示了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硫化物矿床的典型特征。物理学院胡永云教授报告了模拟太阳系外行星海洋环流对其气候的调节作用的最新结果;杨海军教授通过模型计算揭示了不同时空尺度海洋大气经向热量输送过程中海洋-大气之间的互补关系;韦骏特聘研究员报告的海气耦合模型为模拟海洋大陆的区域洋流变化及反馈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四位地球科学领域的老师报告了时间跨度极大的古海洋研究成果,来自城环学院的许云平特聘研究员利用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南冲绳海槽过去2700年以来海洋水温的变化;通过分析化石微壳体的元素特征,地空学院的黄宝琦副教授对四百二十万年以来西太平洋底层水性质变化进行研究;刘建波副教授和沈冰特聘研究员则展示了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4-6亿年前地史时期古海洋特性的成果,深入探讨了华南早奥陶碳酸盐沉积体系的转换以及伊迪卡拉冰期的古海洋氧化过程。

南海以及中国周边其它海域的研究也引起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胡敏教授通过对海上、海岛及空中采集样品的测试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讨论了东亚地区大气污染物的跨界输送及其相互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物理学院傅宗玫特聘研究员则聚焦在大气-海洋界面有机物的交换过程,提出了三层膜模式的新观点;来自工学院的吴晓磊教授介绍了近年对南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微生物分析的结果,他希望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共同深入探讨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海洋微生物生物地理分布及其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来自医学部药学院的林文瀚教授将南海底栖生物代谢产物多样性用于抗肿瘤、抗艾滋病活性研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沈兴海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成果,该成果在提取海水中铀的潜在应用对海洋的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周力平教授汇报了他的研究小组与物理学院刘克新教授等合作参与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研究的最新实验结果,展示了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方法示踪南海深层环流运动的潜力;城环学院的许学工教授基于多年的研究就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对海洋的影响和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法学院李红云教授就如何解决钓鱼岛问题的热门话题,从国际法和外交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召开首届学术年会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召开首届学术年会】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920303.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625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