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对当代大学生

 2025-01-08 22:39:01  阅读 737  评论 0

摘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能胜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面的精神财富,诸如天下为公、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崇德向善、仁爱重义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尤为的进去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容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担当;淡泊明志、君子慎

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能胜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面的精神财富,诸如天下为公、民胞物与的社会理想;崇德向善、仁爱重义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尤为的进去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容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担当;淡泊明志、君子慎独的自警意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超越功利、崇尚节俭的身故后态度等等。传统文化中这些精神养料,对于一个人的品格养成、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一个地方、一个团体的兴旺发达也同样发挥着无形的影响。这一精神营养不仅在漫长的过去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当前也有着重要的突出的现实价值。当前,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荒芜。信任危机、道德沦丧、精神颓废、诚信缺失成为一刀刀社会伤疤。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和谐、重道德修养、崇礼义廉洁、求理想人格、尚和而不同等文化情怀,对于解决以上种种问题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当前,在文化领域里的国学恰恰也表明了这一点。人们试图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来重建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社会的正义力量,塑造人们的健全人格,发扬人性中善的本质。“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养料。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家园,也塑造和滋养着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营造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所以说大学生一定可以胜任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三个途径出发,即教育、艺术和生活。

舞龙传统文化如何与国内新文化共同发展

使舞龙运动更适合现代体育与现代竞技的活动。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文化理念,使舞龙运动更适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并能达到有效继承和弘扬传统体育的精神。触成国内新文化共同发展!

国学对当代大学生

对于国学教育的意义、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国学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提升发展"软实力"。

二、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通过"国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存留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播撒民族文化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

国学的主体内容与现代文明是一致的,特别是"四书"、"五经"等经典,里面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仍是当今社会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是健康人的基本素质。屈原的爱国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胸怀,这些都是现代文明所应提倡的。

四、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个体, 树立学习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尊,深刻理解内涵,尤其是理解"修身"、"立德"等传统道德文化关于为人处世的论述,指引立身行事,潜移默化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事习惯,"化"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可以提高内在修养、创造无限社会价值。

五、开展"国学教育", 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利于"育人德为先"的养成教育,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精神。 六、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国学"博大精深。开展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可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情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以及健康的人格素养。例如"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知义明礼、精炼语言功底,培养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集育人、学习功能为一体,学生既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传统书法、绘画、技艺"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和培养多种能力。"国学教育"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国学对当代大学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896831.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704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