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五部。
2、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2、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本是六经的《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五经一般是指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本书。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儒家本有六经,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过程中,《乐经》被销毁,从此失传。此后人们常将四书、五经连用,合称“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目录
1.四书
1.1 《大学》
四书五经1.2 《中庸》
1.3 《论语》
1.4 《孟子》
2.五经
2.1 《诗经》
2.2 《尚书》
2.3 《礼记》 (六经当中为《周礼》而五经则为《礼记》,不要弄混)
2.4 《周易》
2.5 《春秋》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称“十翼”,是东周时人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诗》,又称《诗经》.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记242年间史事.虽然文句简短,但对当时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五经《诗经》和《尚书》、《礼记》和《周易》以及《春秋》。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著作。其中“四书五经”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和《尚书》、《礼记》和《周易》以及《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本有六经,还有《乐经》,合称为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亡于秦末,只剩五经。
九经”、“四书五经”的概念后起,清代有人想把说文塞进去为十四经呢!从学习考量,“七经”比“四书五经”体贴。
儿童读经问题争议太大。成年人学术取向,建议读法。不是流于内容,而是形式。这句话能够明白的,就能读下去,不明白的,就没有必要读了。
没有文献学基础,《简编》的想法宏大,将古典文献学一网打尽想法可嘉,但是很难,精读就差不多。《文选》让读者接触到完整的原典。《概要》的本位色彩更浓厚,读经免不了接触目录版本的知识,不妨在后面渡,碰到疑问了解。
前俩不耐读,直接看经子解题或经学常谈。开刷经书,不要迟延。四书阶段(经注可以读,但先经再读注;先读论语,次孟子,刷完正文和何注。大学、中庸单独读,后边上礼记读,没必要捧高,礼记看过,自己能掂出分量。
读论、孟不必找个译注,推荐宋刊论语,具备三观受过高等教育的,孝经不匹配心智发展,强迫会有逆反,以经书较熟之后,择机读之。相当于GRE词汇表,不宜当经书读。七经念完后,省力。
五经阶段:重点读经文,刷正文,遵循:毛诗,尚书。周易。礼记,左传,用当代普及注本。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一、四书
1、《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2、《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
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文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3、《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由其学生编辑而成。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4、《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推到了与《大学》、《论语》等同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南宋孝宗时,朱熹编注的《四书》收录了《孟子》,把《孟子》正式推到了与《大学》、《论语》等同的地位。元、明以后,《孟子》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是科举者必读之书。
二、五经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
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其中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3、《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
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4、《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5、《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文学常识作为高考的重要一部分,熟悉古代文化知识对于解题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从四书五经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书五经大家都很熟悉,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大家都很熟悉,那五经是指那几本书呢?下面是是我整理的文学常识内容,快和我一起看一看吧!!
《五经》是哪五经
《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尚书》
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
《礼记》
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
是鲁国的编年史,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暠《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周易》
即《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诸经之首,三玄之一。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如何学习古代文化常识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题目也越来越贴近文化常识的运用,除了书上面的文化常识要记住以外,还要有丰富的课外储备。
蝶变家的《文言文必备词》、《古代文化常识》、《必背古诗文》就是不错的选择,里面不仅包含书中的知识点,还有相关的课外延伸。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常识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五经指的是哪几本书 五经介绍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五经指的是哪几本书】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