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西方哲学主要包括现代欧洲的哲学和现代美国的哲学,因此人们也常常把现代西方哲学称为欧美哲学。
与其他哲学传统相比,西方哲学的重智的特色十分的鲜明。香港有位学者叫劳思光,他曾经把西方哲学史概括为由志达德,以智辖德,穷智建德的历史。
古中华文明与中国哲学传统,古代中国文明具有多元性,除了作为主体的黄河流域外,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西南、东北地区都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三皇五帝的传说,成为远古时代华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
在21世纪夏朝建立,中国进入到奴隶社会,伴随着氏族部落相互兼并和统一,人类众多的氏族神、部落神开始相统一的至上神,上帝转化,后来就演变成为天命。人们通过占卜、祭祀等方式来沟通与上帝天命的关系。
形成于商末周初的易经就是对这些卦象的记载,未来的预测,对预示加以解释,就是所谓的卦辞和爻辞,这些事实上都成为了中国古人一种对自己生活实践的自我阐释,集中反映了华夏民族原始的理论思维,成为中国哲学智慧的渊源。
中国哲学传统的基本思路是穷神知化,所谓神,不是人格的神,而是天命、天道。所谓知,不是西方式的逻辑思辨,而是直觉顿悟。所谓化,不仅仅指宇宙自然变化,而且指宇宙与人是道德统一的天人合一的变化之化,本质上是对人的生命实践条件与规则的领悟。穷是通过诚意正心而来,神不外在于人心。
辩证思维, 中国传统知识的核心是阴阳变易观念。周易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还是兵家、阴阳家,核心思想一以贯之的具有矛盾联系变化的看问题的特点。
中国之传统赋予浓郁的人文社会情节。中国古代社会以血缘宗法为纽带,中国哲学聚焦于家族社会生活,对自然和超自然的问题较少关注。
中国哲学传统特别注重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哲学主流的儒家哲学,强调在缓求诸己中追求内圣外王的境界。
古印度文明与印度哲学传统。古印度在空间上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的地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形成了印度河古文明。又叫哈拉巴文化,历史上不断的外族日清,短暂的统一,长期的分裂,加之印度历史记载不完全,不系统,不确切。
就曾经感慨,没有比印度人的年代记载更混乱,更不完全的了。没有一种民族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已经如此发达,对在他们的历史当中,年代既没有确定,也没有联系。
古代印度神话众多,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逐渐就形成了一本叫吠陀的书,吠陀的意思就是万神并存的知识。在这本书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梵我不二的哲学思想。
什么叫梵我不二呢?他的意思就是说,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的或者灵魂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统一的。
如果人能够摒弃社会生活,抑制自己的七情六欲,实行修行,那么每一个人就可以直观阿特曼的睿智、本质、亲证梵和我是同一的,从而获得解脱。印度哲学的历史十分独特,那就是对传统的极端的尊重,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创新和发展。
印度哲学与宗教是一种直接继承的和润涵的关系。宗教的基本意向及其基本问题所在,就决定了这些哲学的旨趣以及基本问题所在。黑格曾经指出,印度文化是发达的,很宏大的,但是他的哲学和他的宗教是合一的,印度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宗教信仰国家,宗教无论是对印度历代的上层统治者,还是对下层的人民群众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内容整理于慕课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哲学入门》
哲学,在世的智慧,关于思维运用的学问。
从倡导和呈现的在世态度和思维方式的角度比较一下东西三大哲学传统的各自特点。
从在世态度的差异的角度来看,在世态度是人们领悟自己在世状态之后的一种抉择,他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样式。
中国哲学家梁素溟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把这种存在态度称为意欲,香港的劳思光把它称为心灵活动方向。
梁素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当中,三大哲学传统的比较,所有的人类的生活,遵照这三条路径用法:
一向前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是转身向后要求。这是三个不同的路径非常重要,我们观察文化的说法都以此为根据。
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我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根本精神的。
梁漱溟先生认为,从在世状态上看,西方哲学传统具有强烈的入世态度,强调一种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
印度哲学传统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在受宗教深刻影响的印度哲学看来,世界和神并不成为什么,他们认为自我解放,自我解脱才是人至高无上的追求。
中国则介乎两者之间,对世界的神圣不很关注,对来世的向往也不很强烈。他把焦点都放在了现实的社会生活上,是一种现实的态度。这种现世是把入世和出世统一起来的一个整体。中国传统哲学当中,既有儒家,也有道家,儒家要比道家入世,而道家要比儒家出世。这两种思想看起来相反,其实都是相辅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间得到比较好的平衡。
正是基于这种在世状态的差异,三大哲学传统的哲学成就也就表现不一。
课程笔记整理于慕课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
以上就是关于哲学入门整理笔记 三大哲学系统全部的内容,包括:哲学入门整理笔记 三大哲学系统、整理笔记 哲学入门 三大哲学在世态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哲学入门整理笔记 三大哲学系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