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环境科学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资源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分析及评价;了解土壤资源、水资源、养分资源(尤其是肥料养分资源)、生物资源等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及退化防治等的宏观管理与决策,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主干学科: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
相关学科:植物学、地理学、生态学
主干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土壤-植物-环境分析、资源环境科学、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微生物学、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养分资源利用与管理、肥料生产原理与技术、土地退化与国土整治、微生物生理学。
就业方向与深造:能在农业、生物、环 境、工业、水利、林业、草业、食品、农资、自然保护区等部门或单位从事资源规划、管理及利用,环境分析与评价,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生态建设、理论生态、遥感与信息技术、生物资源及应用等领域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和推广等工作,亦可报考本院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肥料学、资源环境生物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Soil andWater Conservation &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生物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监测、评价技术;熟悉我国林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有关国际公约,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主干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相关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林学、生态学,地质学、农业水土工程学
主干课程:植物学、生态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壤侵蚀原理、水文学、工程制图与CAD、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林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规划与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经济植物栽培学、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能在国土资源、水利、水保、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资源开发、工程管理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亦可报考或推免本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土壤侵蚀、流域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方向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三、环境科学 / Environmental Science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熟悉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污染治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生态学
相关学科: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微生物学、管理学
主干课程:环境学、生态学、土壤学、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废处理与利用、土壤污染与防治、环境生物技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亦可报考本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壤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四、地理信息科学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空间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熟悉遥感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方法、GIS设计方法、遥感解译与地图编绘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基本能力;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及其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等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加厚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主干学科:地理学、地图学
相关学科:农业资源利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分析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地图制图、地图投影与变换、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GP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制图、GIS设计与实现、Web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与模型、区域分析与规划。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能在农林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建设、测绘勘探、基本设施、区域规划、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地图测绘、计算机制图、数字图像处理和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工作,亦可报考本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遥感模型与信息处理、GIS设计与数字制图等方向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五、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Human geograph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对中小城市进行规划、市政工程设计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熟悉城乡资源与环境、城镇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主干学科:地理学、城市规划
相关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管理学
主干课程:测量学、地图学、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画法几何与建筑工程制图、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快题设计、建筑学基础、旅游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亦可报考本校人文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六、环境工程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备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掌握水、气、固废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污染修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政府等部门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规划、管理、教育和推广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相关学科: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生态工程
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土壤污染与防治、环境生物技术、化工原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与CAD应用、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土壤学、水土保持工程、荒漠化防治工程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治理、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亦可报考本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土壤学(国家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学科具有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自1934年建校起就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5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 “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获的陕西省重点学科,2002年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点是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虞宏正教授、朱显谟院士以及张君常教授等一代又一代植根西北、甘于奉献的土壤学家长期潜心钻研、不断积淀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之后,整合了原西北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学科点,使学科点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学科领域更加完善、学科整体力量进一步加强。目前,本学科点现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 2 名,教授 36 人(博导 22 名),副教授 37 人,讲师 34 人,具博士学位获得者 34 人,留学归国博士 9 名,百人计划 3 名等,学术团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土壤学科点拥有国家级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16个专业实验室,6 个野外试验台站,其中 3 个试验站隶属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站点;拥有各类实验仪器及设备价值 约计1800 万元;中外文藏书 5.15 万册,期刊 344 种,研究条件与试验设备完善。并与美、英、俄、德、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研究单位和高效建立了长期的广泛合作关系与往来。
本学科点已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生44名;现在读博士生38名,硕士生72 名。 自1996年以来承担国家攀登计划、863计划、重点攻关项目、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198项,总经费6963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2项;发表论文972篇,其中SCI收录32篇, EI和CSCD 收录753篇;出版专著46部,译著5部,教材13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学科始终追踪着国内外学科发展动向、立足于学科发展前沿领域,为学科自身发展与完善不断地开展着各类创新性研究,又针对国家和西北地区不同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的客观需要,将学科发展的方向明确地定位在从事“干旱、侵蚀”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水分资源、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以及各类极端环境条件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已经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发展领域与方向。
植物营养学(省级)
植物营养学科具有较长的历史积淀,1934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立时植物营养学科就随之诞生。先后于1983年和1993年分获硕、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农业资源利用获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一级学科授予权,属陕西省重点学科。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16名,其中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3人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10人担任全国专业学会的理事或有关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或委员,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团队。
植物营养学科已招收博士生30余名,毕业23名,有7名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招收硕士生120余名,毕业100余名。该学科点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目前有在读博士生15名,在读硕士生61名。
近五年来,植物营养学科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部公益性行业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专题、农业部948项目和等国际合作项目(中英、中德)200余项。合同经费达1800余万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人年均经费约为2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陕西省科技推广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0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
植物营养学科与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等国的有关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出访研究人员20余人次;与国内许多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
《859管理学原理与微观经济学》,《331社会工作原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参考书目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59管理学原理与微观经济学》考研全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全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共建。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全国设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专业建设】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