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来,主持973项目“放射性核束物理与核天体物理”中的“丰中子核结构和核反应”课题,发展了一批关键实验装置,在通过直接核反应和β延迟中子衰变研究非稳定核结构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2001-2006年,"丰中子核结构和核反应",科技部973项目课题,主持250万元。
2000-2007年,"CMS部分探测器和器件研制",基金委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课题,,主持375万元,
2003-2008年,"放射性核束物理与超重核研究",基金委创新群体,主要骨干,个人经费每年年12万元。
2006年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7-2011年和2013-2017年担任非稳定核物理方面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非稳定奇特核结构和直接核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2001-1005年,主持"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004年,和与华辉老师共同主讲《近代物理》,采用英语教材,实行双语授课。限制小班开设,全程讨论式和问题导向式授课。学生反响热烈,第一次开课学生评分就进入全校课程前10%。
2004年,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北京大学物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通讯作者,《物理》,已接受。 2007年,“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叶沿林院长谈物理学院本科教学
2008年,叶沿林院长在“北京大学陈互雄物理教育基金”设立仪式上的讲话:“北大物理学科已经走过了95个年头,有过最初的艰难开创、有过西南联大的硝烟与辉煌、有过解放后的蓬勃发展、也有过十年的曲折,更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进步。北大物理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温暖的大家庭。”
在致辞中,叶院长指出:“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优秀人才集聚、有着优良传统和深厚科学积累地方,软硬件条件在国内高校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同学们将来从事科研、进一步深造的理想选择。”
2009,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北京去世,腾讯网联合《科学时报》连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叶沿林:刚刚听说钱老去世这个事情,他是我国的两弹一星之父。这是我们国家核科学的极大损失。大家都非常怀念他。
楼上的回答很对,补充一点
杨福家,王炎森,陆福全编 原子核物理
卢希庭,江栋兴,叶沿林编 原子核物理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编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如果是初学,建议先阅读王永昌编 近代物理学 第八章
叶沿林1,男,1955年9月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叶沿林的历史】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