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历史沿革
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整建制迁至归绥(现呼和浩特),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办学规模
学校现设动物科学学院等24个院(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6362人(校本部2996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539人(校本部4442人)、博士研究生730人,留学生137人。学校总占地面积1.46万亩,校本部校园占地面积2325.4亩,校本部教学行政用房面积67.6万平方米,标准田径场(馆)4个,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4亿元。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26个,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11个。在第五次学科评估中,1个学科获评A"档,4个学科评为B"档。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自治区级14个。现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107个(校本部92个),拥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含8个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0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6个、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7个专业引入校企联合办学机制。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659人(校本部212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30人(校本部7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344人(校本部1134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3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5人次,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3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1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获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4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6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院士培养人选"1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7人、草原英才"115人、草原英才团队42个。
教学工作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41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自治区高校美育公共艺术教育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优质精品课程4门。获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8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8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3项。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和农业农村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1个。获批自治区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首批自治区级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近三年,获批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64部,获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4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6项,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自治区级122项。
科学研究
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400余项,科研进账经费15.5亿元。获批包括优青、重点、重大项目课题、重点国合、联合基金等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2项,经费2.30亿元;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9项,经费2.66亿元;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持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0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成果奖75项,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奖30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600余篇,授权专利1326项。学校在乳酸菌、蒙古羊、蒙古马、蒙古牛、野骆驼、牧草、玉米、燕麦等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第一单位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38个,其中,以学校为第一技术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培育的杜蒙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转化科技成果16项,转化进账经费6064万元。建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集成攻关大平台及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等)98个。获批建成科技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教育厅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39个,自治区领军人才团队2个,成立校级创新团队27个。学校入选文化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承担该项目的高校之一。
社会服务
2018年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全面统筹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2022年牵头成立内蒙古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34位院士组建战略咨询委员会。2013年学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入选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科学家与综合试验站教师12人,学校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内蒙古农牧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基地,获批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4个,入选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十三五"以来,通过校地企"合作,建设了10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68个特色产业基地与科技服务点。成立内蒙古种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心)、乡村振兴产业服务中心,与正大、伊利、蒙牛、蒙草抗旱、金宇集团等企业签订100余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共建敕勒川农博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7个益生菌菌种、2个菌株、11个兽用疫苗、7个牧草新品种及相关技术,8项发明专利实现转化,转化总金额6064万元。27项动植物品种培育(选育)专项资助项目累计培育出新品系62个,新品种15个,制定技术标准14项,授权专利19项。2022年,申报获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开放办学
学校长期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蒙古国生命科学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草原家畜系统可持续管理创新引智基地、一带一路"中蒙高分子联合实验室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加入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5个高校国际联盟,成立中蒙现代农牧业教育科技创新与培训示范机制"。学校积极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蒙古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
近五年,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外访学、学术交流200余人次,派出学生出国学习交流300余人次,国外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访问讲学、科研合作等活动的专家教授700余人次,培养了来自15个国家近500名来华留学生。2012年学校成为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多边和双边援外培训35期,累计培训来自60个国家的938名学员。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累计培训学员万余人次。
社会荣誉
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和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授予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区首批文明校园"称号,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务处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等称号,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多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动物科学学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兽医学院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校史展览馆被确定为内蒙古大学生德育基地"。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什么大学】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