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的国际交流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际化 国际交流
论文摘 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在课程、人员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应积极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国际交流工作,对内强化整合,对外主动出击,全方位地开展国际交流工作,逐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更好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界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国际化,既可以成为高校乃至整个国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战略,以及以大学为主体的国际交流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压力。本文将结合笔者对本职工作的思考,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角度,对广大高校如何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及其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而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进步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冲破了国界,使得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这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科技、军事、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动因。“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直接原因,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1]。
国内外研究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界定,华南师范大学的吴坚教授分析众多观点后将其概括为五大要素: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人员交流以及国际化的学术与科研合作[2]。从这五大要素着眼,既可用于分析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更能从高等院校出发衡量自身国际化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工作。
2 当前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围绕以上五大要素,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国际先进水平也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课程建设方面,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缺乏国际通用性,教材建设水平落后
我国高校目前的专业设置仍大量以行政为主导,以学科逻辑发展为基础,专业划分过细,口径不宽,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灵活度不够。虽然近年来高校设置专业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却又容易走到急功近利的极端,用过去的专业课程改头换面套上时 髦 的名称来迎合市场,但对学科的发展建设并没有实质意义。而各地如火如荼的课程建设工程中,也同时存在着互相照搬照抄、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材建设的实际成效。
在国际化的发展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既积极与国际接轨、又充分考虑本国本校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而教材的更新换代更是需要深入学习学科发展动态和学生的需求,广泛借鉴国外优秀教材,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的教材。
2.2 在人员方面,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国际化水平都难以适应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留学归国人员的迅速增加,我国高校中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的教师人数已有所增加,但其占教师总人数的比重仍然很低,师资队伍很难适应国际化的要求。而外籍教师也绝大多数是低层次的语言教师,且多为一年一聘,并不能满足高校对国际化教师的需求。
较改革开放初期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普遍仍存在听说能力弱,外语类学生语言好,但缺乏专业知识与研究能力,非外语类学生无法用外语直接学习专业课程等问题。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大学的外语教学主要还是强调应试和考级,应用能力差,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脱节。
科研人员外语能力差,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科研环境开放程度不够,闭门造车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许多高校缺乏培养科研人员对外学术沟通能力的机制,即使科研人员自身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倘若缺乏相应的外语水平和对外沟通推介能力,最终也会阻碍对国外最新研究动态的跟踪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另外,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仍对国际交流不够重视,认为对外交流只与那些外语水平高的人员有关,而不是自己主动参与、积极创造机会。
2.3 在教育管理方面,管理水平滞后于学科发展
校内各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工作效率不高、缺乏灵活度。许多高校的国际交流多停留在事务性工作和被动接待层面,疲于应付日常琐事。国际交流工作仍以行政命令为导向,缺乏整体战略和自主研究能力。
3 国际交流工作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积极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国际交流工作,无疑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直接推动力,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做好工作。
3.1 对内强化整合
(1)更新观念,有针对性地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趋势下,各文科院校,无论是国家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高校,都应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而不应认为国际化仅与少数学校或学科有关。同时,在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分析本校的现状和潜力,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重点学科、重点教学点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比较优势,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
(2)实现外事部门自身职能的转型:外事部门的工作应逐渐摆脱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导,以外事接待和聘请外籍语言教师为主要内容的旧模式,转型成为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前沿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助推器。具体来说,要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深入研究学校内部学科发展、师生诉求和各部门相关需要,以长远发展目标为出发点,适时调整改革交流机制和手续流程,针对实际问题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交流质量和工作效率。东南大学国际合作处的陶云老师恰如其分地将这样的转型概括为“从服务型部门向服务加研究型部门转变,从接待型外事向项目型外事转变”[3]。
(3)加强制度建设:应积极完善师生出国手续办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交换项目的选拔考核制度、课程学分转换制度、交流期间的安全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保障各项交流项目的完成质量,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河北前十的名牌大学
1、燕山大学
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该校的王牌专业是机械工程,学科评估为A-,还有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在内的7个B类学科。
2、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初建立在天津,原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学校历经多年变迁,现今立足在河北保定。学校共有8个B类专业,其中包括新闻传播学、生物学、光学工程等学科。
3、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地区,起源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建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最早培养工业人才的一所211大学。学校的王牌专业河北工业电气工程(自定),成功入选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4、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是由河北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分别共建的省重点骨干大学,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学校的王牌专业有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等学科。
5、河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起源于中州大学,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后的院校。学校发展规模非常庞大,除了建设大学校区,还建有一所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并且办有独立学院及多个附属学校。学校共有包括物理学、化学在内的5个B类学科。
6、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起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学校原先隶属于铁道部,办学起点非常高。学校的王牌专业有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
7、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理工类高校之一,综合实力雄厚、对外交流广泛,与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建有中外合办机构1个。学校共有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在内的6个国际级特色学科。
8、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是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重点大学。学校主要以培养金融行业人才为己任,设有会计学、金融、财政学等多个财经类专业。
9、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强大、师资力量雄厚、工程特色鲜明。该校的王牌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
10、华北理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起源于河北联合大学,是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联合组建而成的理工类高校。学校的共有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分别是冶金工程、护理学。
选择川大,川大有许多留学项目,和国外高校合作非常频繁,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都和川大建立了长期友好往来关系,只要你的学分基点够了,成绩相对比较突出,再加上一些创新学分,是绝对有机会公费的,加油!四川大学是由三所国家重点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985、211首批高校,珠峰计划高校,现任校长谢和平院士。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五颗星,口腔医学为六星级专业,高校综合排名第十,大学校友创富排名第六,工科排名第十四,理科排名第八,文科排名第七,被称为文科五虎(北大南开南大川大复旦)研究生培养排名第九,研究生院综合实力排名第六,学校教学经费投入15亿(2009年)。拥有院士37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两院院士有50人为川大校友,国家重点学科40余个,图书馆藏书量700万册,分为三个校区:华西(医学部)、望江(本部和研究生院所在地,被称为中国高校十大最美丽校园,里面保存有民国时期特色的建筑,学术气氛非常浓厚)、江安(本科生的主要阵地,地中海风格的商业街、五星级配中央空调的图书馆、江安河贯穿其中、明远湖镶嵌绿洲、众多国内外名人造访的水上报告厅和迎宾楼、有中国高校第一长的江安长桥、中国百佳食堂的江安西园一餐、上过快乐大本营的奶茶西施、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取景点江安一教等)
朱德、周太玄、吴玉章、童第周、柯召、张澜、江姐、恽代英、杨尚昆、杨明照、朱光潜、吴大猷、蒙文通(国学大师)、缪钺(国学大师)、戴秉国、巴金、郭沫若、韩三平、王小丫、郑洁、晏紫、张靓颖、可米小子成员等曾在这里求学、授课。
在全国来说,川大的认可度、研究水平、办学实力、就业率等都非常不错。
从专业上看,口腔、临床、药学、英语、日语、基法、化学、化工、生物工程、电气、计算机、软件、制造、高分子、核工程、水利水电、新闻、宗教学、广电、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理论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金融学、旅游管理、行政管理、数学、对外汉语、法学、皮革、土木、哲学等都在全国排在前列,专业方面可以通过转专业和修二专实现大学体验,川大开设的名师大讲堂、人文大讲堂、中华文化课等更是将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机结合,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从地理位置看,川大虽然地处西部,但是成都发展迅猛,在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近200家世界企业500强落户成都,江安校区所在成都市双流县也是国家百强县,成都新区更是打造了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的新奇迹,川大也必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前进!五年新改革、小班教学的推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将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川大精神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四川大学 你值得拥有!呵呵
日语专业最好大学排名如下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1941年在北京成立的一所公立语言类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大学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有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海外留学的经历。
2、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1949年在上海创办的一所公立语言类大学,也是中国成立后创办的一所外语高校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的日语语言文学是校级重点学科。
3、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是1964年在辽宁省大连市创办的一所公立语言类大学,大学前身是大连日语专科学校,在日语方面的教学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日语翻译人才。
4、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是位于北京市的一所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公立综合类大学,在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8,凭借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严谨的学风而闻名。
5、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1911年创办于北京市的一所世界一流的公立综合类大学,大学不仅是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高校,也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还有着“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之美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连外国语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外国语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外国语大学
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http://www.offercoming.com以上就是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的国际交流工作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的国际交流工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