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湘潭大学表示在本校中标实施;湖南大学表示在本校继续完成该项目。
湘潭大学的马秋成发文称在2013年,湘潭大学在众多投标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有幸成为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型号项目的承制单位。其称,“由于我本人不做工业设计,中标后我指派罗建平老师为项目负责人。”
其还称,“不可否认,在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罗建平老师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到湖南大学工作之后,宣传单位和个人也算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以尊重事实为前提。”
7月9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师罗建平发朋友圈回应:该项目由某航天部门与湘潭大学于2014年签署合同书,是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当时在湘潭大学任讲师。
2016年1月该项目结题,进入实施阶段对该项目方案进行修改调整。2016年7月,从湘潭大学辞职,赴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20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作,在学校的支持下组建团队,继续完成该项目的实施与完善,并与航天部门联合成立“航天产品联合设计中心"开展多项与航天服相关的产品设计研发。
争议起因
争议集中于7月4日的报道。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文章《骄傲!湖大设计,成功出舱》,称此次亮相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工业设计任务“由我校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领衔的智能装备科研团队承担,设计团队主持了舱外服的外观设计、人-服交互系统设计等工作,并全程参与完成了航天服研制与测试过程!”
在当晚播出的《焦点访谈》中,罗建平说:“我们团队设计了8年的作品,终于要被航天员穿着在太空中进行一次检验。”节目中还提到,航天员手臂上的细带条纹是该团队的创意,头顶新增的摄像头模块外形也是由他们负责设计的。
随后,名为“马秋成老师”的微信朋友圈截图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截图中“马秋成老师”表示,在完成主要部件草图绘制、三维建模、实体模型制作和标书等资料准备后,2013年12月26日,湘潭大学成功中标“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2016年正式进入样机制造、调试、改进及验证阶段。
据朋友圈内容,在投标准备过程中,时任湘潭大学教师的罗建平参与头盔、电控台、气液控制台部分,“由于罗建平最年轻,我给他压的担子最重”。中标后,“指派罗建平老师为项目负责人”,“不可否认,在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罗建平老师做出了重要贡献”。朋友圈提及,2020年罗建平到湖南大学工作。
朋友圈中同时还提到,航天员手臂上的细带条纹设计另有其人,“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为方便装饰带的制作,罗建平进行了局部微调。”
没有。
湘潭大学只有测绘专业,没有地信专业,相应的也没有地信研究生。
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湘潭大学测绘老师】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