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海第一轮参加新高考的学生顺利毕业。随后,山东、海南、天津、北京的高一学生又加入到新高考改革的队伍中,他们同样面临“选科难题”。学生、家长、学校面对“如何选科”,出发点各不相同。选科,对学生来说,影响着学生高中、大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对学校而言,影响着高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对大学而言,影响着大学的新生素质和培养模式。对考试部门而言,影响着考试的规模、实施和管理。
新的选科模式,放大了学生的选择权。选择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本文拟从学生的角度去谈谈“如何选科”。这里存在的问题是:
对于当前来说,基于分数的“擅长”并不一定等价于基于学科素养的“擅长”。所以会有这样的案例:高一时候物理成绩还不错,但是高二已经力不从心。对于未来来说,学生选择的三个科目对其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影响有多大?毕竟高中的学科跟大学的学科、甚至未来的职业是有关联的,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试图探索出学生理性选科的模型。生根据自己的当前成绩分析自己的学科兴趣和学科能力,确定自己比较喜欢的和比较擅长的学科。这种学科兴趣和能力,可通过以下手段来评估:以往考试成绩、学科兴趣测试和学科潜能测试等。
同时,学生要去了解各学科的学考难度和选考难度。这点,学校应给予适当指导。另外,由于新高考下的录取规则是本省学生的分数在一起比较,进行等级赋分。决定考生录取状况的是考生成绩相对排名。考生成绩依据等比例转换法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所以学生根据学习成绩考虑选科,要参考全省范围内的大型考试中自己的单科成绩排名。学生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即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契合我的人生理想。跟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关的专业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从而得出自己的专业选择范围。然后,根据教育考试院下发的“科目与专业的对应关系”确定自己的科目选择。这些“科目选择”符合学生的人生理想,学生学习会更有动力。
从“现实我”的“学科成绩和能力”出发,得出的科目选择,跟从“理想我”得出的科目选择进行碰撞、交汇,统筹考虑,进行取舍。最后的选科决定最好是既充分考虑了当下的学习基础和潜能,又能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这样能更大程度上唤醒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动力。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考虑未来人生,是个很难的问题。什么是人生理想?什么是职业理想?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这些需要通过生涯教育来探索。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新高考改革后如何选科级选专业注意事项】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