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的英文全称
South 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学校主页:http://www.swufe.edu.cn/version3/edit_v3/default.asp
西南财经大学目前共有两个校区:光华校区和柳林校区。
光华校区:四川成都光华村街55号(Address:55 Guanghuacun Road ,Chengdu,Sichuan Province.)柳林校区:四川成都温江柳台大道555号(Address:555 Liutai Road ,Wenjiang,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西南财经大学,于1925年6月3日始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前身是光华大学,直属中国教育部,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该校入选”2011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TIANFUCOLLEGEOFSWUFE。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TIANFUCOLLEGEOFSWUFE),简称西财天府。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经世济民”,是中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抱朴子·审举》谓:“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可见,“经邦济世,强国富民”是历代中国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充分体现经济学厚生、惠民的人文主义思想。“经世济民”,是以探求经济运行规律为己任的经济学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它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个体素质的完善与人格信念的升华。
“孜孜以求”,孜孜者,汲汲也,勤勉,不倦、不息也。《尚书·君陈》谓:“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形容每天不倦努力,不耽于安逸舒适。《资治通鉴·陈纪九》:“朝夕孜孜”。皆有孜孜不倦,执着刻苦,上下求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贪图安逸享受的意思。 校色 西南财经大学校色为蓝白二色,标准为:海蓝(C:
100,M:50,Y:0;K:0);纯白(C:0,M:0,Y:0;K:0),蓝色为主色,白色为辅色。校色意蕴如下:
蓝色:代表天空,象征浩瀚深邃;代表大海,象征开放包容;代表严谨,象征求是创新。
白色:代表清澈,象征淡泊明志;代表纯洁,象征学术神圣。代表清白,象征诚信廉洁。
蓝、白二色寓意西财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完美统一之追求。 校徽 西南财经大学校徽由核心图案、背景图样“S”及其中英文校名中西合璧而成。
背景图样“S”是西南财经大学英文校名的首字母,其图案也是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校名由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视觉化表述,变体“S”寓意日月交替,循环往复。
核心图案有三层含义:
(一)造型取自古代布币,体现西南财经大学财经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
(二)造型为顶天立地的“人”字形,寓意西南财经大学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师生大智为人、大气谋事、大爱行天下的境界追求。
(三)它是西南财经大学标志性建筑“光华楼”的抽象图形。 校训 “严谨、勤俭、求实、开拓”
严谨:《尔雅*释诂》严:敬也。《增韵》谨:毖也,专也,重也。严谨为治学第一要义。为学者在探究、传承、创新文化知识时,须以虔敬之心,博观约取,精益求精,养成严肃认真、谨慎严密的作风。
勤俭:明朝邱濬《大学衍义补》有“国家者亦本有无穷之财,但勤者得之、怠者失之,俭者裕之、奢者耗之。履祥谓《大学》此四语万世理财之大法。”西财历代师生勤俭治校,艰苦奋斗,当传承并永葆勤俭质朴、不尚奢华、理财报国的优良品质。
求实:做学问与做人、做事一样,均要以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求真务实。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注重掌握实务知识、实际本领与实战才干,经世致用,强国富民。
开拓:发展离不开前人的奠基和创业,更需要后人的传承与开拓。一个人、一个学校,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发展,更要与时俱进,追求卓越,锐意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校歌《西南财经大学校歌》黄埔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千里之行为了梦想
经世济民,共担当
孜孜以求,兴国邦
啊 SWUFE,啊 SWUFE
永恒的家园,思想的殿堂 公学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中国公学。中国公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之一,1906年创立于上海,孙中山、黄克强、宋教仁、蔡元培、马君武、杨杏佛、于右任等曾任校董,第一批学生中有著名学者胡适。中国公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师生中有不少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如女英雄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谬德潘等。中国公学于1951年与正阳法商学院等合并为重庆财经学院,次年并入西南革大,1953年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求精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求精商学院。私立求精商学院原名私立求精商业专科学院,创立于1940年,校址在重庆市曾家岩。1947年,商业专科学校升为商学院,由美国教会所办,各级负责人均为留美学者,学院实行美式教育,从成立到结束,共毕业学生十届。学院在1952并入西南革大,1953年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正阳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正阳法商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的重庆朝阳学院,1949年更名为私立重庆正阳法商学院,位于重庆解放东路。当时的院长、院董事长均由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兼任,副院长由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次长、最高法院院长夏勤担任。聘有陈豹隐、潘大连、刘觉民等国内知名人士作教授。学院在1951与中国公学、相辉文法学院合并为重庆财经学院,后并入西南革大,1953年又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相辉路: 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相辉文法学院。该学院创建于1946年8月,位于重庆北碚,创办时拟办为复旦大学重庆分校,校名取自复旦大学创始人,原校长马相伯、李登辉两位老先生。著名红学家吴宓、文学家徐德庵等曾作学院教授。学院在1951与中国公学、正阳法商学院合并为重庆财经学院,后并入西南革大,1953年又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革大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西南革命大学。西南革命大学成立于1950年,校长、副校长分别由刘伯承、张子意兼任,总校设在重庆,先后招收学员2万余人。西南革命大学设四个处,三处由部分财经系科合并而成,直接管理财政、贸易、经济计划、工厂管理四个系及财政、会计两个专修科。三处各系科一共办了两期,1953年调入四川财经学院。
华西路: 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华西大学。华西大学是华西协合大学的简称,位于成都华西坝,筹建于1905年,1910年正式招生。1937年在社会历史系建立经济学组,招收经济学专业学生,以后由于要求入学的人数逐年增加,1940年正式成立经济系,从1941至1952年共毕业学生392人。1952华西大学经济系调入四川财经学院。
光华南(北)路: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光华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创建于1925年6月,由数百名脱离美国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组建而成。校名取之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句,体现了创办者复兴中华、反对列强的宏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抗战期间光华大学在四川成都设立分部,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成华路: 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院校之一成华大学。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鉴于抗战非短期内可以结束,与校董会商定,入川设立分校。分校于1938年3月1日正式开学,校名定为“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39年学校由市内王家坝校址迁到西郊草堂寺迤西,此地因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迁入而得名“光华村”。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金沙路:金沙路得名于西南财经大学所在地紧临的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也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文化表明,金沙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住友路:住友路得名于紧临该路的住友苑宾馆。住友苑宾馆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对外合作项目之一,部分建设资金由日本住友海上保险公司投入。日本住友海上保险公司从1998年起每年与该校联合举办一次“住友海上---西南财经大学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及保险教育界同行参加。 学校光华校区明德楼前耸立着一株挺拔的铁树,它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光华铁树是1939年,由当时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师生们种下的。那一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表达对抗战胜利的渴望,校长谢霖带领师生们筹资买来了一棵双株的铁树幼苗在校园内种下。这株铁树树形奇特,为“V”型,师生们以此来象征对抗战胜利的祝愿。
铁树从此屹立在光华园中,默默地见证了光华园数十载的发展历程。铁树,渐渐成为了光华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光华师生爱国情怀的写照。因此,此树被命名为“光华铁树”。
以上就是关于西南财经大学的英文全称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西南财经大学的英文全称】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