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 专业 |
---|---|
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 |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网路与新媒体、数字媒体技术 |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统计方向)、生物工程、生态学 |
安徽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安徽大学历史系 | 历史学 |
安徽大学哲学系 | 哲学、应用心理学 |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统计学 |
安徽大学商学院 | 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 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 |
安徽大学法学院 | 法学、知识产权 |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 档案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图书馆学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 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绘画、戏剧影视导演、音乐表演 |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测绘工程 |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 |
安徽大学文典学院 | 人文科学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 |
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互联网金融 |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体育军事教学部 | |
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安徽大学国际商学院 | 会计(专科,中英合办)、金融管理与实务(专科,中英合办) |
外国语言文化教育中心 | |
安徽大学软件学院 | |
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国家重点学科 | |||
汉语言文字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省级重点学科 | |||
中国哲学 | 外国哲学 | 政治经济学 | 金融学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经济法学 | 文艺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英语语言文学 | 新闻学 | 历史文献学(含古文字学) | 专门史 |
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理论物理 | 无机化学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态学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电路与系统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企业管理 |
科学与技术 |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学校创建于1928年当时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1958年9月16日,*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学校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尤其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之后,更是实现了跨越发展。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50余万册。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教学人员160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900余人;入选国家及省级人才项目30余名,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9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120名。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21800余人。
学校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设有26个院(系、部),95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现有1个学科群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获得国家CMA计量认证的现代实验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有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安徽大学什么专业最好】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