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 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 52个教学单位,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4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18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 6506人,其中教授2357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外聘杰出教授5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6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8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入选专家152人。,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其中包含2个筹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21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学校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籍学生 73058人(全日制69940人、非全日制3121人),其中预科生144人,本科生41537人,硕士生21283人(全日制18566人、非全日制2717人),博士生8908人(全日制8504人、非全日制404人),留学生1172人。,学校聚焦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网络布局,目前已经与 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8所,前200的67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0个中外合作平台。,学校坚持 “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科学运营”的指导方针,采用“校企分开,放管结合”管理模式,打造“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学校-吉大控股-投资企业’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积极深化校办产业改革。依托学校科技、人才优势,通过校地联动、校企合作、扶持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推进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吉大出版社、吉大致远、吉大通信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校园占地面积 729万平方米(其中珠海校区14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学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校区,占地面积149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795.31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东北地区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东北区域中心。,学校以 “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高起点国际交流合作、先进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广泛认同的大学。到建校100周年时,把吉林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吉林大学将努力做到在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上有所作为,让党和国家满意;在勇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上有所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上有所建树,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
其他信息:吉林大学有6个校区7个校园,共占地611万多平方米,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 吉林大学现有6个校区7个校园,校园占地面积611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学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757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我校的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 吉林大学下设46个学院;有教师6493人,在校全日制学生71826人;有本科专业1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是四川大学的二级学院,是“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单位。
学报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7年四川高等学堂化学门与应用化学门的开办,先后经历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国立成都大学化学系、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学系、四川联合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等时期。
截至2013年7月,学院拥有2个本科专业。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职教职工191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专任教师117人;在校本科生916人,硕士生432人,博士生167人;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博点各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博点各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1]
中文名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Chemistry,Sichuan University
创办时间
1907年
办学性质
二级学院
学校类别
理工
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传统学院领导杰出校友TA说
历史沿革
1907年,四川高等学堂格致科开办化学门、应用化学门。
1916年,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成立。
1926年,更名为国立成都大学化学系。
1931年,更名为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1950年,重庆大学化学系、川北大学化学系、华西协和大学化学系、成都理学院化学系与四川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合并成立新的四川大学化学系。
1994年,更名为四川联合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1999年,获得化学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
2000年,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化学、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基础实验化学并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同年获准博士后流动站。[2]
2009年,成为“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单位。
2017年,化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1]
化学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3年7月,学院拥有2个本科专业,开设化学基地班、试验班。
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
化学
四年
理学学士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学士
化学基地班、试验班
四年
理学学士[3]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有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特殊学科点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
2014年12月,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2016年4月Nature Publishing Group公布的全球基础学科排名情况(Nature Index),化学学科排名49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有机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特殊学科点:放射化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1]
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化学[4]
师资力量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职教职工191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专任教师117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63人、副高职称45人,博士生导师5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其中1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其中B 类1 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8人。[1]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专职)、朱清时(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冯小明(2002年)、蒲林(B类,2003年)、王玉忠(2005年)、余孝其(2007年)、游劲松(2010年)、刘小华(2016年)、彭强(2018年)
国家教学名师:胡常伟(2011年)
国家级教学团队:绿色化学教学团队(2009)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小华(2012年)、刘波(2013年)、郑成斌(2016年)、吴鹏(2015年)、徐世美(2015年)、陈力(2018年)、余达刚(2018年)[5]
教学建设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四川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基于科研引导的研究型大学化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哪个好】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