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年做名校MBA申请辅导已经8年了,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所有创始人都是北大清华出身,最初做这行是因为我们几个人在申请MBA时对材料准备和面试有深度积累,不但自己取得了面试优秀的成绩,同时还辅导周围一起备考的小伙伴通过了考核,之后就不断的形成业内最好的口碑。
我们的理念是挖掘每位考生的潜力,不仅关注大家如何获得MBA的预录取,更关注如何在攻读MBA期间获得自己想要的成长,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真正帮助到处于迷茫中的MBA考生。这使我们区别于其他公司,我们的实际服务周期是3年,从备考到毕业
发展
我们从车库咖啡起家到圣摩尔,(老北大人应该有印象吧,现在已经不在了),再到拥有自己的办公室,现在发展到中关村和国贸两个校区,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长
为了满足上海考生申请名校MBA的需求,2020年我们上海校区也要建立起来,让考生可以就近选择,无需远赴北京,让MBA辅导更加便捷
我们始终保持谦逊,和学员沟通的过程中都谦虚的说团队的能力在业内排在前3位,今年我看了我们的数据和行业的数据,发现我们绝对是顶尖商学院申请排名第一的团队(MBA项目北大光华预录取47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7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36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
许多学员说,我们太低调,从不宣传自己,这样可能会让许多考生接触不到博雅汇,而错失机会,所以现在我们将今年的成绩详细的展示一下
录取成果
名校录取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在刚刚过去的19-20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495个名校offer。辅导的221名学员中,仅有12名没有获得预录取,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4.6%
预录取总人数、学员通过率均创造新高,为中国超一流商学院MBA项目最大的生源基地
其中,申请难度最大的四所院校
▌北京大
博雅汇的同学们集齐中文全日制、英文全日制、成都、深圳各分院全部项目类型的offer
今年总计有47人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MBA项目预录取资格;
官方计划招生370人,博雅汇学员占比12.7%;
全日制项目更是达到了6人
官方计划招生40人,博雅汇学员占比15%
▌清华大学
博雅汇共有27人获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各项目的预录取资格,其中有4位同学同时获得了国内申请难度最大的国际MBA“清华-MIT国际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
在已经结束的提前批中,博雅汇共有36人获得人大MBA的预录取资格,官方计划招生410人,博雅汇学员占比9%。另有21人获得人大EMBA项目的预录取,博雅汇MBA学员占比达到10%。
其中
2人获得4万元面试最高奖(卓越最高奖获奖比例0.025,所有批次加起来不超过10人。);
5人获得2万元面试优秀奖;
7人获得1万元面试奖励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
2019年博雅汇学员共有26人 通过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预录取资格(北京班),博雅汇学员占比35%。
▌踏入名校商学院的优秀同学中,不乏双offer、三offer甚至五offer的获得
ZY获得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人大商学院、清华五道口、复旦5个offer;
CH获得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人大商学院3个offer;
LWL获得清华经管、清华五道口、人大商学院3个offer;
HW获得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人大商学院3个offer;
ZM获得清华经管、人大商学院双offer;
LMJ获得北大光华、人大商学院双offer;
ZCP获得北大国发院、北大光华、清华经管EMBA项目3个offer;
SJY获得北大国发院、北大光华EMBA项目双offer;
ZJQ获得北大国发院、北大光华EMBA项目双offer;
YY获得北大光华、人大商学院双offer,且人大在职班2万元面优奖学金;
……
除了这几所最顶尖的MBA院校外,其他主流的MBA项目中,如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录取offer中,都活跃着博雅汇学子的身影,而且在这些院校的多个批次中都获得了100%通过的佳绩。
评价
用过硬的实力保障学生的未来
用真实的行动收获学生认可
那说完了今年的面试成绩,那可以跟着我们看一下博雅汇的特色与服务,首先是校友会活动,其次是校友企业走访,然后是国际访学项目。
▌校友会活动
博雅汇一向重视校友活动,我们公益的与每位在博雅汇学习过的同仁建立链接,在北大、清华、人大分别设置博雅汇校友会组织,每个校友会由横跨12-20级的MBA组成,多次校友活动帮助新生了解对应院校MBA攻读过程中的要点,明确后续发展方向,新老同学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传承与发展。
未来我们的活动将不仅限于博雅汇的学生,将扩展到所有顶尖商学院的在读以及毕业的群体,打造类似耶鲁大学骷髅会的校友组织,通过资源整合赋能所有成员,真正助力大家在职业上取得提升。
通识教育,这个1829年由美国学者正式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从1995年至今,已在中国走过十八年的历程。然而不少教育学者仍感叹中国的素质教育质量差、地位低。中国的通识教育到底能否撼动现有的本科教育体制,形成一整套的成熟模式,它的出路又在哪里?21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2013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为通识教育把脉。
何谓“通识”?存在理解误区
中国通识教育十八年,做过不少尝试,也走了不少弯路。从建国初期苏联模式下的专业教育到现如今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不得不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现今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仍不乐观,不少人都对通识教育存在理解误区。
到底何谓“通识”?不少人的理解是:文理的专业领域都有涉猎,成为“通才”。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书记庞海芍的看法是: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次才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过分专业化带来的知识割裂,追逐功利等问题,通识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人格健全之人。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林安梧则以台湾高校为例,发表了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他认为,大学应“以通识教养为体,以职业养成为用”。孔子提倡“六艺之教”,即礼、乐、射、御、书、数与大学的博雅教养是相通的,所以进一步衍生,“六艺之教”就是通识教育。
大学通识课“内容杂、质量差”
会上,不少专家都提到,现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文理失衡的现象。庞海芍指出,目前大学的通识选修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且没有很好的体现素质理念,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育严重失衡。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也表示,文理不相通是现代教育容易犯的一个弊病,尤其是当今的中国,往往在中学阶段就过早地实行文理科分班制度,而在大学阶段又过于偏重专业的教育,未认真实行通识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科生缺乏基本的科技常识;不少理工科学生缺乏文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缺乏审美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成为梁思成先生所批判的那种“半边人”,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与论坛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必须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模式。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赵志宏认为,高校应当凝练优质教学资源,巩固成熟教学模式,建设通识类读本和教材,并聘请校外高水平教授开设通识教育讲堂,加强校际合作。
“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过时了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项聪在谈到该校如何改革和探索时,援引了两个学生的话:一个学生认为:“通识课的授课方式应该更加多样,不只是停留在老师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参与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可以考虑设置兴趣小组或者研究小组自选研究课题去研究自己喜欢的课题。”另一个学生则认为:“有些老师十分资深,但枯燥的PPT和冗长的理论概念,损失了一大批学生,最后这些老师只能用点名来留住学生,我们其实更喜欢那种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具有较强亲和力的老师。”
“通选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课余爱好以及与所学专业不同的其它方面的素养,这样的通选才是有意义的。”项聪认为,通选课的改革很有必要,要让学生能上到自己喜欢的通选课,并且能够真正学到东西。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有人知道博雅汇MBA吗?】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