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自私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很容易被别人排挤。而孩子之所以养成这种性格,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家庭里面,都把孩子当成了中心,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变得霸道自私也是正常的。那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1、身教重于言教。孩子的心理要健康发展,其实家庭环境的养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家庭环境中角色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很多人说,言传身教,其实更多的时候身教真的是重于言传。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很大,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或者模仿的对象。
所以如果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霸道自私的话,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得对周围的人或者事物,抱着一颗友善温暖的心。这样的言传和身教紧密的结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不要一切都顺从孩子。有的父母只要孩子一皱眉发脾气,不论要求是否合理,一切都顺从。孩子要吃什么,父母就做什么;孩子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家中一切都必须以他的情绪变化和要求为中心,如达不到要求,他就发脾气,这就是滋长孩子自私观念的温床。
3、让孩子体验霸道自私的后果。平时,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例如,父母准备一些孩子爱吃的零食,并且告诉他这些零食都是属于自己的。父母扮演“自私的人”,拒绝和孩子分享这些零食,让孩子体验自私的后果,并告诉他自私的危害,促使他改变这样的行为。
4、父母在家里不以孩子为中心。在家里面不给孩子特殊地位,不溺爱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能力范围内的家务要适当让孩子做,也是在体现他在家庭中的价值感。切记:家里面要打扫卫生,或者准备饭菜等一些家务,千万不要告诉孩子“宝贝,你不需要干任何活,你只需要学习读书好就行”。
1、对孩子过度的溺爱
许多父母仍然采取了比较传统,和简单的教育方式。常常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他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从来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类似的错误观念、认识。反映到他的所作所为上,就是标准的霸道行为了。
2、生活质量提高,物质条件优越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能力增强,所以也常常会满足孩子各种需求。想要某些物品而无法得到时,出现哭闹后,一般家人都会及时的进行满足,这也就造成了孩子欲望的无边,这也是孩子孩子自私和霸道性格的重要原因。
3、无底线的物质满足
只要是孩子想要的,父母就会轻易地给予,只要是孩子喜欢的,父母就会不遗余力地满足。父母沉浸在为孩子付出的自我感动里,而孩子却想要的“更多”。即便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父母却仍然不想让孩子的“愿望”落空。
有人说自私是人的天性,有人说自私是一种不好的性格,有人说自私是正常的,有人说自私是丑陋的,每个人对自私的观点都不相同,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会掺杂自己的观点,影响孩子的性格。那么9岁孩子极度自私怎么办?
9岁孩子极度自私怎么办
1、不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
我们在去超市购物之前,要和孩子商量好,当然让孩子参与购物预算会更好。比如,通常只允许孩子买一个他想买的玩具或零食。
2、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尽量不要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3、让孩子懂得“社会交换”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温床,心中有无止境的欲望,自私便很容易产生。其实说到底,我们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呢?
就算是助人,也是助人“为乐”,并不是真的完全无私奉献的。如果助人很痛苦,还去不停地助人,我们会说这人心理不健康。
那么,要让孩子不自私,其实就是要让孩子把自己的欲望与周围的环境平衡起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教育时,家长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这样就会让孩子滋生不劳而获的心理。
要让孩子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相关的义务是对应的,让孩子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替别人着想,孩子慢慢就不自私了。
9岁孩子极度自私的原因
1、家长行为导致
现在有很多父母都喜欢贪小便宜,而且孩子所在的家庭成员之间也是自私自利,所以让孩子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被家长们的行为所影响的。耳濡目染,也会使他们变得自私自利。
2、家长过分满足孩子
现在我们的生活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同时也代表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娇生惯养的。也正是因为家长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变得自私霸道,甚至有很多家长都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
即便自己在生活中多么艰难,也要将孩子宠得像是一个公主王子一般。认为自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让孩子变得孝顺自己,但实际上只能让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性格也正是因此养成的。
9岁孩子极度自私怎么办,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只有自己不自私,才能教出一个无私的孩子,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自私又不听话,那么就要反思一下平常的教育方式了。一般来说,孩子自私又不听话多是由于家长无底线的宠溺造成的。不懂得分享的孩子,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不会特别好,因此家长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
1、勤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面对自私又不听话的小孩子,家长只有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我们才能真正知道孩子们内心一些真实的想法,才可以去解决问题,对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和正确的引导。比如孩子要某个玩具,但是家里有很多同类型玩具,你就让他说出跟家里的有什么不一样,或者为什么想要这个玩具。
2、多了解孩子的感受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孩子身边人会给他带来的影响,学会向朋友一样跟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想要做的事。在一定的经济情况允许时可以支持他,让他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3、多让孩子做事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计较”一些,例如,平时孩子有好吃的,父母可以要求他分一点给自己;父母不舒服时,可以请孩子帮助倒一杯水。当然,父母在与孩子“计较”,或者要求孩子为自己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能太随和、太大度,不然,孩子会不当一回事的。只要父母要常这样做,孩子的奉献意识,就会慢慢地强化。
4、与时俱进,调整教育方式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我们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不断的去学习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及时的关心,关键时刻的支持,都融入到孩子的成长点滴当中,让孩子的成长回忆录中都是有爱做底色的。
1、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
“今天晚上七点之前,写不完作业不准吃饭!”“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你是干什么吃的?”我想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这些话常常脱口而出,在这些话语中我们也能隐隐看出父母对孩子,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就会用一种过为严苛的方式,去控制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心中就会感到不满,来对抗父母。
2、没有同理心
小孩子没有同理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不懂得去分享,而且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别人带来影响。孩子在小学阶段,会萌发出自我意识,而一旦出现了这种意识,他们就会希望自己得到的越来越多,而且并不希望将自己的那份掏出去。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孩子,今后就会形成自私的性格。
3、家长经常强迫孩子分享
生活中有这么一部分家长,心中急迫的希望孩子按照他们方式成长。如果孩子家中来了一大群小孩,母亲一定会说上一句“快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弟弟妹妹们吃”,哪怕孩子眼巴巴的望着母亲。每个父母都想表现自己孩子的优秀,尤其是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通过强迫孩子分享的方式来表现是不可取的。
自私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缺少关爱,所以处处多为自己着想,好争抢,不宽容。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反省自身是否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够,或者没有为孩子做出言行的表率。孩子多是好奇而敏感的,也是最善于模仿的。一般来说,大方爽快的孩子一定有同样的父母,小气自私的孩子也一定有同样的爸妈,所以,想改变孩子,还是得从改变父母做起。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犯错时,便加以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变得只能自我封闭,尽量不与他人接触,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导致孩子自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平时待人处事的表现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将他的食物和玩具分给家人或别的小朋友,并且要让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会让大家快乐。
平时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切勿宠溺:家里好吃的,好玩的,父母都应该与孩子分享,让孩子学会先考虑爷爷、妈奶和父母,最后再想到自己。让孩子明白,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是长辈,应该得到孩子的尊敬和优先考虑;
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父母应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衣、拖地、做饭,在实际锻炼中体会父母的辛劳,自然会对父母多一份关怀与体贴。
孩子,如果表现自私自利,那么家长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做好示范,让行为成为孩子楷模。
第二,与孩子老师加强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配合学校活动,让孩子在参加学校活动中,向其他同学学习。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扩大视野,扩大胸怀,学会交流与沟通,在活动中也会慢慢改自己的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毛病。
第三,可以邀请孩子好友,每个星期到你们家里玩耍吃饭。让孩子学会与同学们分享活动,分享心得,分享玩具,分享事务。
第四,必要时候,也可以讨论有些故事。让孩子得父母讨论其他孩子因为自私自利而步履维艰寸步难行的故事。同时,评论这个孩子的悲惨遭遇。千万记住不对孩子直接讲解,要让孩子侧面听到他父母对自私自利的态度!
孩子的各种行为和家长的教育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抠门自私的时候,也要考虑自身有没有这类似的情况,以及我们平时的教育是怎么样的。我们只有全面的找到孩子抠门自私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1、不要宠爱孩子
孩子小气、自私不愿与人分享,跟父母宠爱孩子有关。父母平时把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了孩子,有时候,孩子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准备给父母分享一下,但父母往往会说:“爸爸妈妈不吃,留给你自己吃吧。”父母的这种说法强化了孩子的“独占”意识。这样孩子们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
2、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慷慨待人,让孩子明白分享和帮助他人并不意味着就是失去,反而是种获得,同时创造机会让孩子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并予以表扬,让孩子体验“给予”的快乐。当发现孩子有抠门自私行为时,要提出批评,明确指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3、父母一定要先树立分享的榜样
家庭是学习分享的好环境,爹妈要做好榜样,例如吃东西的时候先分给大家,最后给自己,请小孩给大家分东西,给邻居家一些东西的时候,让小孩看到,或者让小孩送去,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孩的分享意识。
4、同时也要尊重和倾听孩子的分享意愿
我们都有自己的物权和所有权意识,孩子也不例外,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过程,父母们要多暗示、多引导、多理解和宽容。
1、被社会排斥
孩子长大后,因为自己的抠门自私自利很容易被社会所排斥。社会生活中需要的是懂得顾全大局,处处考虑他人感受的人。而自私自利的人往往也非常的自我,从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并且对有关于自己的事情斤斤计较,对于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社会中这样的人往往会被同圈子里的人排斥,甚至被“踢出群聊”。
2、没有同学愿意做朋友
家庭条件的好坏,在学校小朋友眼里还不是很懂,但是孩子抠门,不愿意和比人分享就会被小朋友孤立,小丽从小被父母教育要节俭,上幼儿园后,她橡皮没拿可以借其他小朋友的用,但是其他小朋友不能借用她的,因为她和小朋友说,借给别人用妈妈还得花钱买,结果时间久没有小朋友愿意和她玩了。
面对孩子小气自私的问题,家长要及时为他们做正确的纠正。在纠正之前,家长要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这样在引导的时候,将会更加有针对性,同时也要为他们多创造一些分享的机会,树立他们正确的分享意识。
1、创造锻炼孩子分享的机会
面对小孩子小气自私的问题,家长要让孩子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与其他孩子做一些类似分享的游戏,使孩子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当然,平时也可以积累借与还的生活体验,理解分享的不同方式,让孩子理解分享的原因和方式。不要让孩子因为分享而分享,也不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比如为了获得父母的夸奖或奖励,分享是一种行为习惯,而不是刻意为之等等。
2、培养同理心,玩角色互换游戏
一个有同理心的人,能够舍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自然也就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大多都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所以,当孩子对一件事情处理不当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玩角色互换的游戏,来让他们试着了解一下对方的感受。这样,下一次再遇到同类事件,孩子就可以很好地处理了。
3、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面对小孩子小气自私的问题,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比如,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4、父母身教比言传重要
面对面对小孩子小气自私的问题,家长要注意身教和言传。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大人教的。大人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小孩,或者直接去干涉小孩的行为。因此父母身教比言传重要。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因为所有的孩子的行为都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一定说我们一定关注了他才会变得非常的正确,而是说你不关注他,那些不正确的就可能会延续下来。父母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观察父母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告诉他背后的原因,当然,言传也是很重要的。
1、对孩子过度的溺爱
许多父母仍然采取了比较传统和简单的教育方式,常常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他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从来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类似的错误观念、认识,反映到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标准的霸道自私行为了。
2、父母的错误“示范”
父母本身吝啬小气,邻居亲友来借东西,因舍不得或者担心被弄坏而以各种理由搪塞,这种行为成为孩子模仿的反面教材。另外,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迁就、溺爱也滋长了他们的自私小气的心理。
有些孩子已经18岁了,但是家长还是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一样,为他们规划好一切,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这也让孩子变得非常自私,他们觉得父母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应该的,所以并不感恩父母,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1、不包办代替
孩子已经是18岁的成年人了,在他没有出去做事之前,家长再不能事事包办代替,事事替他安排。他都已经18岁了,是个成人了,完全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判断。他自己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安排处理,家长再也不能包办代替。
2、要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
有些家长看到小孩是不懂得感恩,这个时候家长也会感觉到不知所措,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可能也会吃亏。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就必须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在生活之中可以做好一个引导,父母如果在生活之中,懂得尊重爷爷奶奶,那么孩子也是可以看到的。
3、教孩子要学会尊老爱幼
18岁孩子自私不感恩,家长教育孩子在享受时要先考虑长辈,比如在吃饭时,为长辈夹菜,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等等。别人对自己好要对此表示感谢;若是别人遇到困难时,自己要尽可能提供帮助。多做好事可以让孩子在他人的认可和赞美中获得快乐,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4、父母要言传身教
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行为,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模板。在什么样环境下就会有什么样性格的孩子,有的父母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斤斤计较和自我的行为,这就变相地教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表现得太突出,久而久之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自然也学着大人去分享,也不会自私了。
1、父母过于宠溺,孩子变得自我
在父母没有底线的宠溺中,孩子已经变得极度自我,他们很少去关注自己以外的东西。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使孩子变得更加自私任性,一切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可能,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需求,从来都没有感受到父母的付出,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2、把孩子置于家庭的最高位
一个家庭,明明应该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但很多家庭却把孩子抬到了最高位。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每个人都把孩子当祖先一样供着,生怕有半点懈怠。事实证明,长期被家人围着转的孩子,长大后越不明事理,越不可理喻,越是不懂感恩只知索取。
3、家长没有做好榜样
18岁的孩子如同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平时家长的性格也特别自私,什么事情都想着自己,没有考虑过他人的感受。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和家长一样自私,什么事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孩子已经7岁了,还很自私没有感恩的心。7岁孩子自私没有感恩的心,作为家长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过于宠溺,导致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1、父母以身作则
7岁孩子自私没有感恩的心,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例如,爸爸加班回到家,妈妈特地给他做宵夜时,爸爸可以对妈妈说“谢谢”;妈妈口渴,姐姐倒了水递给妈妈,妈妈也要说声“谢谢”,这样孩子把感恩,慢慢地当成一种习惯了。
2、平等对待孩子,取消特殊地位
如果孩子很自私并且小气的话,那么在平时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家庭当中的地位太特殊。不要凡事都让孩子先来,最好要让孩子知道尊老爱幼,尤其在吃食物的时候要平等对待,有好多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孩子才能够知道父母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3、让孩子适当的遇到些挫折,更容易明白感恩的意义
父母对于孩子的宠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孩子对于感恩的理解也许并不深刻。让孩子适当的遇到些挫折,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反而更加能够明白感恩的意义,更加愿意对生活充满感激。不过在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时,也是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的。
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感恩的习惯的时候,除了要讲究方法,也要在一些细节上多加考虑。否则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或者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4、营造有爱家庭环境
要想让7岁孩子懂得爱,学会表达爱,父母也应该多为孩子营造有爱的家庭环境,制造更多表达情感的机会,而非过分在意孩子行为或者成绩的好坏。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会感激父母,对世界充满感激之心的。因此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学会像父母爱自己一样去关爱他人,就需要先对孩子充满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无私的、满满的爱。
1、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
面对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摆在自己面前,坚决不让他人吃,自己喜欢的玩具,也不能别人碰,这些自私的孩子大多都是这种行为习惯。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殊不知若不及时纠正,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会潜移默化到他们的脑子中,他们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2、撒泼要东西
如果孩子一想要什么东西,就必须要得到,不给的话就撒泼,一点也不思考父母有没有这个条件。7岁前孩子有这个坏习惯,家长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7岁后还这样,那么宝妈长点心,体现的是孩子的霸道自私,一点也不善解人意。
3、性格乖张、多变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性格乖张、多变,只要孩子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一直闹下去。在孩子的思想里,因为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了孩子觉得自己是最大的,不管我要什么都要听我的。如果孩子发生这种情况,父母要及时制止。
在现在很多家庭里面,父母对于孩子的投入都是比较多的,基本上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正是家长的这种行为,令孩子变得自信虚荣心太强,他们不愿意比别人的孩子差,所以经常会和他人作比较。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沟通方法要正确
孩子小时候花钱大手大脚是肯定的,因为不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所以也就不会在意那么多了。而家长也不要一味地责骂,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逆反,攀比心也会越来越严重。一个好的沟通方式能让很多问题顺利解决,比如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或者让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吃点苦之后就会明白,挣钱的不容易。
2、父母教孩子学会合理消费
平时,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合理消费,如果孩子因为想与别人攀比,而提出要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那么,父母可以拒绝他,并且教他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物。
另外,平时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表现,而给孩子奖励的时候,要选购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例如学习用品、书籍等等。尽量避免给孩子买那些不是必要的,而且很贵的东西,以免孩子受到物质的刺激,而欲望膨胀。
3、让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是会有闪光点,一定会有缺点的,并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存在,所以要想让孩子摆脱虚荣心的话,一定要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让他们能够更加正面客观的去接受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如果是相符的话就欣然地接受,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相差甚远的话,也不要过于的在意。
4、家长从自身做起
比起在口头上教育孩子,家长应该用自身的行动带动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过度的消费,与人攀比,不要让自己“爱面子”的行为,成为孩子虚荣心的地基。
1、对孩子的溺爱,使得孩子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会有不切实际的要求。溺爱其实不叫爱,而是一种捧杀。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养成爱慕虚荣的心理。物质上他们会要求除了更好没有最好;精神上要求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在长大后徒有光鲜的外表,经不起挫折,也不会有大的成就。
2、来自父母的影响。有些父母本身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有问题,他们要么是“哭穷”,让孩子觉得自己家经济条件差,孩子内心自卑就会想要和别人攀比,以此来填补自己内心的自尊。要么告诉孩子以后要挣大钱,要比别人过得都好,不能让别人过得比我们好。这样给孩子们传达了一个金钱至上的理念,因此孩子变得自私虚荣心太强。
3、条件差。一般家庭差的孩子相对是比较喜欢攀比的,因为他们本身不具备一些资源。当处于一个环境中的时候,就会嫉妒,内心会深深的自卑,为什么自己不像他们那样?也就会通过要求父母满足他们的欲望,来消灭他们的自卑。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孩子霸道自私怎么办】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