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之的用法有哪些

 2025-03-11 00:27:01  阅读 261  评论 0

摘要:虚词之的用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此。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例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虚词之的用法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

虚词之的用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此。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例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虚词之的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虚词之的用法有哪些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 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3.用作动词: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到,去)

文言虚词有哪些

文言虚词共18个

[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虚词之的用法有哪些】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1548481.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395秒, 内存占用1.99 MB, 访问数据库22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