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哪些三本院校?

 2025-02-13 02:00:01  阅读 470  评论 0

摘要:江苏省三本院校1江南大学太湖学院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3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4南京大学金陵学院5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7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8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9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10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11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12南京医科大

江苏省三本院校

1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南京有哪些三本院校?

3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4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5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7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8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9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10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11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12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13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1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15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16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17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18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19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0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1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22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23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

24江苏工业学院怀德学院

25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26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校是几本?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类院校,有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建校69年。

                                 

学院介绍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等,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B8协同创新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南京校区、江阴校区和盱眙校区(筹建),总占地4315亩,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设有19个专业学院;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有教职工3400余人,专任教师2100余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0人,外国院士4人,“万人计划”专家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其中召集人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400余人。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6个。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共10门课程获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对外交流

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南京理工大学先后与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100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类交流合作。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机器人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3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每年选派300多名学生到海外短期学习交流或攻读学位。

南京理工大学注重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先后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建立了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俄罗斯乌法航空技术大学、白俄罗斯戈梅立国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每年来校开展合作研究、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的境外专家学者达400人次之多。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9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覆盖38个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

学术研究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研成果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3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共发表论文12660余篇,其中,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和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简称EI)收录论文数分别达到1562篇、2886篇;出版学术著作281部;获得专利授权456项,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文化传统校徽

南理工校徽底色为紫色,校徽边框为同心圆,图案中心由盾牌、橄榄叶、校门缩影构成;盾牌是学校常用的代表图形,寓意守护正义、捍卫知识、勇于战斗,也与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工国防特色相吻合,而盾形之中的校门更是学校的直接象征,将校门纳入盾牌之中,也提醒着学子们时刻需要捍卫母校、捍卫母校的尊严与荣光;盾形之外采用交织的橄榄枝,橄榄枝体现了学校乐于与各国各校合作的办校心境,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和平的期许。

校训

进德修业,志道鼎新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是几本?

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是二本还是三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在第三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三本大学)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在江苏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是本科大学。(注:自2021年开始,江苏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批)

如果你不是江苏考生,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是二本大学。

附: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021江苏省录取分数

历史类包含一个专业组,最高投档分为564分,最低录取分为499分,超出省控线23分。

物理类包含四个专业组,最高投档分为562分,录取在人工智能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65分,高出省控线48分。其中02科目组(电气、通信、计算机)录取最低分为473分。03科目组中的四个专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智能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为467分。

以上就是关于南京有哪些三本院校全部的内容,包括:南京有哪些三本院校、南京理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院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校是几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南京有哪些三本院校?】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1400140.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79秒, 内存占用2.01 MB, 访问数据库22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