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城市、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权建设单位,教育部对口支援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铁路科普基地、国家北斗科普基地、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西部基地和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前身可追溯到 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1958年,铁道部决定在兰州创办我国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铁道电机、铁道建筑、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机械5个系7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由北京铁道学院(即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现北京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即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成建制迁入兰州,以林达美、沈智扬、胡春农、孙祺荫、张殿执为代表的京唐两院34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兰州任教,当年顺利实现了446名新生的招生。60年代,又抽调了一批留苏科学技术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老一辈教育家们带领五湖四海的学子一起,在西北艰苦的环境下初心不改、孜孜以求,以他们建校、爱校、荣校的智慧和情感开启了兰州交大的第一个甲子岁月。2000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经过64年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之路,发展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享誉国内、在西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 2个校区,占地面积1564亩,校舍建筑面积70.9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1.18万册。有22个直属学院(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198人,其中本科生22390人,研究生6793人(硕士研究生6442人,博士研究生351人),留学生231人,高职生1754人。,有教职工 2346人,其中专任教师1780人,教授344人、副教授650人,有博士生导师94人、硕士生导师1195人。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青2人。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宝钢教育奖获得者、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344人。,有本科招生专业及方向 70个。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英语、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铁道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5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动车组车辆构造与设计、工程制图、水质工程Ⅱ、大学计算机基础1、数据与场景驱动的高速列车运行控制虚拟仿真实验)。,现有 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和住建部专业评估,5个专业接受了2021年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依托铁路行业,突出交通特色,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省级一流学科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现有 8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省级“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项目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中,签约国企比例保持在 75%以上,45%左右的学生签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世界500强企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秉承交通大学 “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在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教育部专家好评。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提升工程,学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稳中有升,形成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格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挑战杯”“数学建模”“结构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外研社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五年来,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56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共159项。2017年分别入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64年来,学校为国家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了以中科院院士赖远明、万科集团原董事会主席王石等为代表的20余万名优秀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业务精、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在土木结构、环境保护、信息工程、自动控制、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装备制造、绿色能源、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参与了青藏、兰新、兰渝等多个铁路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是全国承担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早的高校,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世界性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有 “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等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铁路四电BIM与智能应用铁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数达到69个。,近五年,学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高铁建设等国家战略,成立了黄河水环境研究院、常州研究院。五年来,承担纵向科研项目 1031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4273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天津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协议,在博士生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巴西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自2003年起,开展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2+2双学位合作联合办学项目。学校获得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授权与有500年办学历史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通过首批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现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231名国际学生。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与俄罗斯、北马其顿、哈萨克斯坦、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为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1600多名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国际人才。,64年风雨兼程,64年春华秋实,从建校第一天起,学校就肩负起“为西北铁路建设和培养铁路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交通共命运。一代代兰州交大人扎根西北,在变化中坚守,在传承中发展,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西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之路!面向未来,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校风和“尚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发展道路,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优势和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和轨道交通行业创新发展能力更加突出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为祖国交通事业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兰州大学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
中南大学和兰州大学都是我国重点建设的高校,位列985、211高校队伍,在高校排行榜当中,中南大学的排名要赶超兰州大学,前者也更受考生的欢迎,在小匠老师看来,中南大学整体的实力也要好于兰州大学,针对于这个问题,小匠老师下面来分享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和家长。
第一、中南大学的地缘优势更为突出跟兰州大学相比,中南大学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而兰州大学则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因为地缘优势上的缺失,导致兰州大学并不受考生们所青睐,当然,如果兰州大学能够位居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许其报考热度会远远超过中南大学。
第二、中南大学排名更靠前在校友会高校排行榜上,中南大学的排名要比兰州大学靠前,而兰州大学的排名是靠后,被称为是一所垫底的985高校,虽然都是我国重点建设的985工程,当时这两所高校的排名差距还是较为悬殊,中南大学排名靠前也体现出其综合实力较为强悍。
第三、中南大学的学科建设实力也更为突出其实中南大学之所以要比兰州大学好,主要是其在学科建设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在教育部第4轮学科评估当中,中南大学有多门学科被选为A类建设学科,其中A+学科有三个,包括矿业工程、物理学和冶金工程这三门学科,中南大学所拥有的A类学科总共有24个,而兰州大学在学科建设实力上的优势则不太明显,所拥有的A类学科数量较少,跟中南大学相比要相对落后,只有两个A类学科。
第四、报考热度根据往年考生报考中南大学和兰州大学的热度来看,前者的热度更高,主要是因为中南大学不仅学科建设实力雄厚,而且在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学风校风等方面跟兰州大学相比都有一定的优势,大部分的考生更青睐报考中南大学,当然有个别的考生看中兰州大学的某些专业比如草学专业和生态学专业,则会选择报考兰州大学,毕竟这两门专业是兰州大学的王牌专业。
因此通过上面这些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南大学整体的实力要比兰州大学更强,当然,我们也不能确切地说哪一所大学更好,毕竟这两所高校都是我国重点建设的985工程大学,拥有各自的学科建设实力,考生们在报考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所选的专业来选择。
对于小匠老师上面所分享的几点个人看法,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当中留言讨论!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问题,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击关注!2020让我们纪念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只是那一次严峻的考验,更是让我们铭记在今年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国家总共已经失去了22位院士。这22位院士,每一个都是自己领域当中的佼佼者,他们所做出的贡献直到现在还被很多老百姓所赞誉。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刚刚去世的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
这位院士与其他的院士不同,他一生都在奔走于名山大川以及高原盆地里。他长期从事的研究来自于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第4纪古冰川以及青藏高原隆生还有东亚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他对于地质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对于黄河起源以及黄土形成还有中国东部庐山古冰川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他提出了季风三角概念,生动地为我们刻画了中国东部第四纪环境演变空间模型。
李吉均院士更是拿奖拿到手软的一位,他曾经获得过中科院授予的首次竺可桢野外工作奖,全国高等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第1批冰川冻土野外工作奖、第2届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甘肃省劳动模范等。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位生在四川的人,死时却在兰州。他这一生严谨之学,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他将自己教育理念深刻的印画在教学风格当中,让无数学子受用终身;他努力地从做事,从实践中去寻求真理,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自己这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使命,用自己崇高的品德以及家乡情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对于李吉均院士逝世,无疑是兰州大学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界以及科技界重大损失!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兰州大学教授名单列表】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