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如果你正在以每小时60英里驾驶一辆火车,行驶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五个工人在前方,但是这时候你的刹车失灵了,你惊慌地行驶,突然发现在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工人。这时候,你会选择撞死那五个人还是撞死一个无辜的人?
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择选择让少数人死去以换取大多数人的获救。
问题二: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在一座桥上目睹了那辆火车将要撞上那五个人了,但是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很胖很胖的大胖子,你只要把他推下去,那五个人就获救了,你会不会推?
很多人选择的是不会推,毕竟这是自己主动的,而且是谋杀。
——那么如果你处在轨道转换器的当口,你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改变轨道方向,你会不会偷偷改变列车轨道的方向去撞死那个胖子,以此换取五个人的活?
问题三:如果你是医生,在值班的时候六个病人被同时送来,五个伤势中等,一个重伤,你花费一天的时间可以将重伤的患者照顾好转,但是另外五个中等伤势的病人将因为无人照顾而死去,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花费在那五个伤势中等的病人身上,那么那个重伤的患者将因为无人照顾而死亡,你会如何选择?
无疑,很多人会选择救那五个中等伤势的人,放弃那个重伤的人。
问题四:如果你是医生,那五个病人患病,一个急需心脏,一个急需肝,一个急需肾脏,一个急需脾脏,一个急需胰腺,隔壁房间刚好有一个健康的人来检查,正在休息室睡觉。你可以取出这个人的心肝脾肾和胰腺去救那五个人,你会不会为了救那五个人而杀死这个无辜的人呢?
老师问了这么四个问题,也提出了两个学理依据:
1,道德结果论。
2,道德绝对论。
道德结果论由十八世纪的英国政治家Jeremy Bentham提出,基本观点就是:所谓的所作所为,关键是利益最大化。也可以表述为:越多幸福越正确,将正义的结论定义在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上。
而道德绝对论则侧重行为本身所带来的意义。
这节课大概讲的就是以上这些,“必要之恶”能不能行?这点还有待探讨。
我能不能懒一点坐等老师上课讲,嗯。
豆瓣评分9.6点公开课,总结了一个推荐书单,想看课程更详细的笔记可以翻我之前的文章,当然更推荐直接去看课程!本篇纯书单,建议收藏。
另:从课程笔记中整理,大部分没来得及写作者。
2.《成长尖端统计学》
3.《思考致富》
4.《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5.《正面思考的力量》
6.《秘密》
7.《适应力因素》
8.《幸运要素》
9.《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0.《好心情手册》
11.《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
12.《热情婚姻》
13.《极客与怪杰》
14.《论感激》
15.《谢谢》Robert Emmons
16.《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7.《情感炼金术》
18.《精力管理》
19.《开放》
20.《女性的自尊》
21.《教学的勇气》
22.《更幸福》
最后:推荐卢梭的一些书籍,任何都可以,有时候哲学家的思考还是很本质又有趣的。还可以去看看一些诗集,国内著名心理学学者武志红先生非常喜欢的诗人卢米也可以去读读。
当然,哲学家的话也不要全信,你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思考。
祝大家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的评价以为听了幸福课或看了我这篇文章就能幸福的人,请停止妄念。你以为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然后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了,道理什么的“听听都懂”,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你有真正尝试过那些建议。
我们容易陷于没有行动的泥潭,一再抱怨生活的寡淡,情绪的低落,百无聊赖地刷着微博和朋友圈,却不肯抽出哪怕一天中的半小时去运动,不愿抽一天中哪怕十五分钟去书写值得感恩的事。我们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世界,仿佛这才是成熟世界的通行证。
我们怀揣各自的忧怨,觉得生活本该如此谁不是一样,完美主义经受着自我的折磨,拖延症反复质疑自己,焦虑的人夜不能寐。
相关信息
Tal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大学时代的他表面上拥有了一切,但他不解为什么不快乐,要如何变得更快乐,于是他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不断实验其中的方法,用自身的转变来验证,得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人。
毕竟生命的最终目标是快乐。但我们都清楚,就算想明白了这件事,还会有那件事,你担心完了这一出还有下一茬。抑郁等负面情绪,如病毒般存在于我们的体内,它和我们是共生的关系,与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面对病毒,不如换一个角度,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没有含金量。
含金量等于没有,毕竟不是正式的课程,即使花钱获得了证书也只能证明你完成了这个学习,可以给你的简历加分,但说明不了你的能力。另外免费只是课程免费,如果想要证书的话需要交钱,69美元到199美元不等。
哈佛大学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建立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HarvardCollege)”而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
一句话评价的话,哈佛幸福课是积极心理学的精华和浓缩,是获取幸福最有效、最实际、最可行的指南。哈佛幸福课绝大部分内容,包括自我实现预言,完美主义,感恩,VIA,都不是Tal的原创,而是见于其它积极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的同行们,比如塞利格曼、彼得森等人的著作。最大的原创应该是自尊那一部分。哈佛幸福课内容代表了美国积极心理学最新、最好的成果,最新的包括大脑的可塑性,感恩的一些实验,而说到最好的,则是我自己的评价,是看过不少积极心理学著作的评价。好的心理学著作和思想,来源于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凭空而出。在美国这种发达国家,金钱不是幸福的唯一保障已经是大众的主流意识。而在中国,八十年代之前的几代人,饱受物质匮乏之苦,内心依然缺乏安全感,自然就认为金钱就是幸福,而这种思想也传染着80、90这几代人。在这种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里,自然也就难以寻找到真正的幸福感。
以上就是关于公平与正义1|哈佛大学公开课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公平与正义1|哈佛大学公开课】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