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坐落在荣膺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市是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东距省会合肥仅60公里,距新桥国际机场30公里。多条高速铁路和公路穿境而过,目前动车组(含高速动车)直达列车从六安到合肥需40分钟,到南京、武汉需1个多小时,到长沙、济南、上海、杭州需3个多小时,到北京需5个多小时、青岛需6个小时,交通十分便捷。
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0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6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699人,教职工1217人,专任教师974人,其中专、兼职教授94人,副高职称人员218人,硕、博士教师68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4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于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37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70余部,编写教材近百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6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265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4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1项。获专利4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0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49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实验室、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风雨传薪惠播八方。朝气蓬勃的皖西学院人将沿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绘就的蓝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突出,省内同类院校一流、部分学科专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新型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六安人的母亲河——淠河环岛而过,流水清澈,余霞成绮。月亮岛旧有“桃坞晴霞”,与淠河对岸的“赤壁渔歌”、“淠津晓渡”、“双塔摩肩”等列名“六安古八景”。今天的月亮岛,水环四面,路环全岛,各种休闲、体育设施沿河参差布局,错落有致,夭桃修竹、佳木花卉杂然纷呈。入夜则两岸灯火映照,水天静谧,俯仰之间,天人合一。美丽的周边环境与校园内建筑设施、人文气息相得益彰,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校园占地168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122万元。学校图书馆是省高校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唯一收藏单位,藏书110余万册。学校现设有材料与化工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4个学院,46个本科专业,隶属于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农学和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6966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2人,博士79人(含在读),硕士370人。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近年来,共获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共获专利2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学术着作、译着21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被SCI、EI、ISTP全文收录150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科技文化交流关系。我校于2005年开始与芬兰塞文尼亚应用科技大学达成了本科联合办学协议,先后有四批次近70人赴芬兰学习。2009年,该办学模式正式纳入芬兰教育部和我省招生计划,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实现了全面对接,欧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逐步融入我校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三大战略,秉承“厚德尚能博学创新”的校训,不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识教育、宽口径、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来,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机器人大赛以及英语演讲竞赛等各项赛事中,共获得50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表彰。我校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5%以上。学校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奖学金)、助(困难学生补助)、贷(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的助学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皖西学院将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弘扬皖西红色文化精神,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实现安徽崛起,加快高教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皖西学院】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