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是几本院校?

 2025-02-03 02:36:01  阅读 700  评论 0

摘要: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学院。有土木工程、采矿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建校70年。学院介绍1952年,由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学院。有土木工程、采矿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建校70年。

学院介绍

1952年,由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高校的部分系科组建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是几本院校?

北京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和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截至2021年底,学校有海淀、管庄、昌平3个校区,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4.11万平方米;共有教职工总数3399人,其中专任教师2067人;设有14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底,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顺德研究生院等机构,开办5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拥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师资力量

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职工总数337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598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900人,其中专任教师1906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双聘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双聘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9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4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

教学建设

校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等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奖,MEI机器人团队、智能车队先后获评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原创校史话剧《绽放》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

学术研究

学校拥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

学校设有融合创新研究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沿海协同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合作交流

学校与中国国内150多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80多所中国以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是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图案。外环由北京科技大学中英文名称和建校年份“1952”组合而成;内环以“鼎”为主体造型,嵌入校训“求实鼎新”。

鼎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中国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这一图案反映了北科大的学科背景、行业特色和文化根源,体现了学校引领钢铁行业发展、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卓越贡献,彰显了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汉语中,“鼎”还具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联想和竭尽全力、团结同心、国家兴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正面引申义,代表了北科大人沉稳刚毅、众志成城、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精神品格。

“鼎”的正中是以小篆体书写的校训,具有鲜明的历史厚重感、文化传承性和视觉冲击力。校徽与校训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仅便于识别和记忆,更能体现和激励全体师生“求实鼎新”的精神追求。

校徽色调为“北科蓝”,与整体设计风格和校训内涵统一,体现了学校坚实深厚的学术底蕴、朴实严谨的治学准则和开放包容的大气姿态。

杰出校友

学校有4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

北京科技大学有两个校区,分别是中关村校区和廊坊校区。

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地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是学校的主校区。该校区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运动场馆等。中关村校区是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心,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廊坊校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占地面积约为2000亩,是学校的新校区。该校区拥有现代化的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运动场馆等。廊坊校区是学校的重要发展战略,旨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资源。

以上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两个校区的介绍,学校的两个校区都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北京科技大学 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

一、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党和国家***罗干、刘淇、徐匡迪、范长龙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6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市长摇篮”。

地处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海淀区学院路,这里是北京最著名的高校聚集地,学风浓郁、人才云集、交通便利,19所高校组成的学院路教学共同体开设跨校选修课,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最大共享。学校本科、研究生的培养均在学院路本部完成。

科研实力雄厚、名师荟萃学校科研硕果累累。截至 2013年12月底,共获授权专利2182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58项。据教育部权威统计,1978-2011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位列全国高校第4。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工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专业众多学校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涉及广泛。材料、冶金和矿业3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前三,同时拥有机械、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众多优势专业。在以机械电子和自动化的相关科研为支撑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中,我校连续六届稳居前三甲,其中两次夺冠。

二、北京科技大学宿舍条件环境介绍 学生宿舍

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05年9月逾二十万平方米学生公寓竣工交付使用。所有学生宿舍中,配备洗澡、自行车库等服务设施,配备电脑桌、电话、网络、电视信号接口,今年所有的宿舍也都安装了空调。截至2007年6月,逾二万平方米学生食堂竣工开业。2007年5月,学生公寓通过北京市教委标准化公寓验收;12月,学生食堂通过北京市教委标准化食堂验收。2008年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建于校内,已于2007年11月启用,奥运会后体育馆已全面服务于全校师生。

食堂

截至2007年6月,逾二万平方米学生食堂竣工开业。2007年5月,学生公寓通过北京市教委标准化公寓验收;12月,学生食堂通过北京市教委标准化食堂验收。

三、学姐学长对北京科技大学的评价

1、宿舍条件算不错,但是学校管理制度和楼管比较差劲,还会偷学生东西

2、宿舍楼内每一层都有浴室(八斋浴室位于一层,九斋浴室位于2,3层),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一点有热水,刷卡洗澡,按照流水时间一角一分钟。

3、从硬件上来说,北科的宿舍条件很好,尤其是各种安全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在全国也排在前几位。而且楼管相当负责尽职,但是在开学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人员较杂,有时难免有疏忽的时候,所以各位同学也要自行注意。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北京科技大学是几本院校?】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1258448.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363秒, 内存占用2.01 MB, 访问数据库22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