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内::::::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14理投档分数线预测 14文投档分数线预测
0004 浙江师范大学 526 569
0005 宁波大学 549 575
00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50
0007 浙江工商大学 549 578
0008 浙江理工大学 573
0009 温州医科大学 529 553
0010 浙江海洋学院 514 555
0011 浙江农林大学 521 563
0012 浙江中医药大学 533 559
0013 中国计量学院 542 571
0014 浙江万里学院 446 512
0015 浙江科技学院 534 568
0016 浙江财经大学 554 579
0017 嘉兴学院 512 557
0018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499 547
0019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482 537
0020 杭州师范大学 542 572
0021 湖州师范学院 508 555
0022 绍兴文理学院 521 561
0023 台州学院 502 549
0024 温州大学 531 567
0025 浙江外国语学院 525 561
0027 浙江传媒学院 525 563
0028 宁波工程学院 510 552
0029 衢州学院 493 546
0030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498 550
0033 浙江树人学院 440 506
0038 丽水学院 495 546
0065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422 489
0074 宁波大红鹰学院 422 488
0092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462 531
0093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456 526
0094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463 526
009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477 534
0096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485 539
0097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469 527
0099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465 512
0100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436 504
0101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原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437 504
0116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469 521
0117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460 524
0119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454 522
0120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463 530
0121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431 504
0122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440 515
0123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438 509
0125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433 505
0126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456 516
0161 温州大学(中外合作专业)(工商管理类) 482 531
0165 温州大学(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466
0166 浙江财经大学(中外合作专业)(工商管理类) 534 566
0180 浙江工业大学(中外合作专业)(计算机类) 536
0181 浙江科技学院(中外合作专业)(土木和经济学类) 487 551
01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456 512
0186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444 512
0189 浙江理工大学(中外合作专业)(纺织类) 503
0191 温州医科大学(中外合作专业)(护理学类) 483 537
0192 中国计量学院(中外合作专业)(计算机类) 476
0199 浙江师范大学(中外合作专业)(计算机类) 473
0225 宁波工程学院(中外合作专业)(两个工商管理类) 473
0228 丽水学院(中外合作专业)(护理学类) 456 522
0231 浙江海洋学院(中外合作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476
长春理工大学代码是1018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长春理工大学,位于吉林长春,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高校,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吉林省重点大学,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院校,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院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
学校前身是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先后隶属于中科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兵器部、机械委、机电部、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
2002年更为现名。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物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5个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军体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等教学机构;开办60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2个、一流学科B类5个);
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2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1个):光学工程
国防特色学科(5个):光电子与激光技术、光传输与探测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军用关键材料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防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截至2021年2月,学校建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特色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融工程、社会工作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防特色专业(2个):信息对抗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17个):
A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金融工程、法学
B类: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对抗技术、自动化、材料化学
师资力量
建校之初,中国一大批光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在学校任职、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
截至到2020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091人,其中专任教师1277人、博士生导师287人、正高职260人、副高职65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973”首席专家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
国际交流
纳米操纵制造与测量(3M-NANO)国际学会于2014年4月11日在香港注册,办公室设置在学校国家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同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90余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技术”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院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院校。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吉林省对外汉语教学培训中心。
建校以来,长春理工大学长期由国防工业部门直接领导,始终把“保障国防”作为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军工科研优势突出。科研工作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系统、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法学、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屡创佳绩。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6月,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外文藏书总量41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25.9万册、电子图书190.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5个,其中自建数据库6个。图书馆由自然科学图书馆与社会科学图书馆组成,分设在东、西校区,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级成员馆。
图书馆藏书建设以学校专业设置,教学科研需要为依据,坚持以专业书刊为主,对重点学科及新建专业倾斜,兼顾人文社科文献。重点收藏光学、电子技术、机械、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文献。其类型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录、标准、专刊、产品目录及各种工具书。近年来,重点发展电子文献资源,有计划多渠道地新进各种题录、文摘、全文型中、外文光盘数据库,电子期刊,视听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形成了实体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学校代码查询方法:
一、《报考指南》
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
二、《招生计划》
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
三、官网查询
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河南大学代码:
10475
学校简介
河南大学简称河大,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开封。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袁世凯协助下,河南都督张镇芳支持下,在清代开封国家贡院旧址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与当时的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冯玉祥将军改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河南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亚太大学联合会成员。
专业设置
河南大学有纳米材料与技术、法学、护理学、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英语、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教育学、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
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通信工程。
学校代码查询方法:
一、《报考指南》
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
二、《招生计划》
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
三、官网查询
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专业代码和院校代码区别:
专业代码一般指专业国标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哲学是010101,国际经济与贸易是0201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院校代码一般指高校国标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北京大学的院校代码是10001,中国人民大学的是100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
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按照当年各省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计划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来填报,切记不要将招生计划数误认为院校代号,更不要使用往年的旧院校代号或院校国标码,否则会导致志愿无效。
咸阳师范学院代码是1072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咸阳师范学院(Xianyang-Normal-University)简称“咸阳师院”,位于陕西咸阳,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普通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省级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截至2019年4月,学院渭城、秦都两个校区总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83年4月21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咸阳地区教育学院。
1984年8月30日,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建成,第一期学员开学。
1989年12月,陕西省教育厅对咸阳地区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作了安排。
1989年12月23—27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工作组对咸阳教育学院进行了抽查性复查。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
1979年3月,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成立。当教学业务领导接受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指导,行政上隶属咸阳市人民政府,由咸阳市教育局主管。
1956年,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的前身陕西省茂陵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
1974年,更名为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后更名为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咸阳师范学院成立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
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
2001年5月,原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咸阳师范学院。
2004年10月,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
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4月,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54个(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3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25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占比80%以上。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优秀教材奖8部。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陕西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1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1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1000余项。
特色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
省级名牌专业: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物理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高等继续教育特色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学前教育、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物理学、书法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1个省级优势学科,7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校级扶持学科。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2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研究所,28个校级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4月,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8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2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20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442篇,年均发表1026篇,其中核心期刊911篇,被SCI、EI、CA等收录283篇。
图书资源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纸质图书168万余册,特色文献10033种。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韩国、日本等19个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82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800余名师生通过“项目”带动,分别赴菲律宾、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赴新加坡幼儿园任教、赴韩国开展交换交流、游学活动以及通过“2+2”“3+1”的形式赴美国、韩国留学攻读双学位和硕士、博士学位。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10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已培养留学生650多名。
学校代码查询方法:
一、《报考指南》
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
二、《招生计划》
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
三、官网查询
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可以专升本的院校名单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江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
专升本报考条件
一、统招专升本条件
1、专升本年龄必须在18周岁以上,专报读本科必须提供国家承认的专科毕业证,否则无法报考。
2、考生报考的本科专业,得与专科所学的专业类似。
3、统招升本,报考的本科学校,必须是本省内的,不能跨省报考。
4、考生在校期间需要遵纪守法,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5、普通高职毕业学历的退役士兵,经过有关单位按照规定和程序审核后,可以参加统考专升本。
二、在职专升本条件和要求
1、如果是在职的考生报考专升本,需要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学信网可以查询到。
2、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有空余时间进行学习的考生。无论是自考或者其他学历提升形式,考生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法。
百度百科-专升本
以上就是关于2014浙江考生489文,能上什么学校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0192是哪个学校的代码】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