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2024-09-21 20:05:01  阅读 666  评论 0

摘要:文化分数:350-400
学校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56号
招生电话:0471-6585520
邮  编:10051
特色专业:音乐 美术
招生范围:河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学校代码:11709
开设专业:美术,音乐,空乘,体育
官方微信:呼和
  • 文化分数:350-400
  • 学校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56号
  • 招生电话:0471-6585520
  • 邮  编:10051
  • 特色专业:音乐 美术
  • 招生范围:河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 学校代码:11709
  • 开设专业:美术,音乐,空乘,体育
  • 官方微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 学校官网:http://www.imnc.edu.cn
  • 学校类型:语言类院校
  • 创办时间:1953年
  • 所属地区:中国·内蒙古
  • 主管部门:内蒙古自治区
  • 类  别:公办
  • 学校层次:二本院校
  • 公办排名:
  • 艺术排名:999
  • 学校特色:省部共建大学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简介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建于1953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学校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优秀人才、服务民族地区发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宗旨,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万余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稳定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崇正、尚智、务本、传承”的校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优良教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校曾两度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获第四届“乌兰夫蒙古语言文字奖”先进集体和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学校主要面向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辐射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蒙古语授课学生占60%。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内扶外引,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精通业务、教学水平较高、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79人,其中博士27人,在读博士28人;二级教授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现有专任教师349人,蒙古族教师316人,占专任教师的90.5%;蒙、汉双语授课教师223人,占专任教师的64%;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63.3%,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6.4%;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草原英才工程”2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各2人,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1人;现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人、教学团队5个、教坛新秀5人;获教学成果奖3项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7项。学校2015年获得自治区全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现设有蒙古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传媒系、教育系、音乐系、体育系、美术系、管理系、经济系、法律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环境工程系和马列教研部等15个教学机构,开设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日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税收学、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摄影、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汉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音乐表演、水质科学与技术等29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法、教工、管艺等8个学科门类。目前27个本科专业以蒙汉双语教学为主。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逐步确立了蒙古语新闻传播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民族师范教育为优势学科专业,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传统体育等特色学科专业。

学校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研究,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建设学科,促进了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目前学校主要科研特色和优势为翻译学、蒙古民俗、新闻传播学、蒙古文书法、蒙古文学、蒙文信息处理、哈撒儿、应用数学、草原生态与环境研究。建设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即中国少数民族史(蒙元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获批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的“内蒙古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民族文化传承平台;获批国家民委“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蒙古语文研究基地”、自治区民委“八省区蒙古语文规范化研究中心”、“内蒙古语言与翻译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教育厅“蒙古语翻译重点研究基地”等5个学科建设平台;获批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重点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基地”等2个教改平台。“哈撒儿与科尔沁历史研究”团队入选为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建设校级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0个。升本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项目8项。截至2015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147篇,其中国内外核心期刊238篇,被SCI、EI、ISTP收录22篇;出版学术专著29部。出版教材76部,其中蒙古文统编教材58部、汉文统编2部、规划教材13部和其他3部。部分教师承担了中国蒙古学文库选题,参加《蒙古学大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

学报《蒙古学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A级学术期刊,被纳入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学术期刊名单。“蒙古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立项为自治区高校“名栏建设”项目,“民俗学研究”、“蒙古思想史研究”2个栏目分别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与“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奖。

学校与蒙古国、日本等国的大学、团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央民族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南京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与北京东方智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

经过6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目前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继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巩固教学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继续深化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民族院校而努力奋斗。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12097.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092秒, 内存占用2.05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