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以物理和数学为基础,通过学习微纳尺度的电子学描述方式和电路构建基本原理,掌握新型微纳电子
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满足泛在感知、广域互联、智能应用等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电子
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培养支撑物联网、智能制造、生物信息、互联网/互联网+、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发展的
专业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重点学科在电子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技
术应用的优势,培养在电子工程及其交叉领域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合作精神、
开拓进取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与电子科学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电子技术和基本的
通信、计算机技术,具有从事本专业及跨学科科研与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本专业侧重于信息通信、人工
智能等领域的网络化微纳器件、集成电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够在微电
子、集成电路与通信信息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工程管理和教育等工作的宽口径、综合型的
创新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注重理论深度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期间,学生将系统学习数学、物理、微电
子、信息与通信和计算机领域中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通过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的专业学习和科
学实践,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熟悉本专业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环境,学习和掌握世界主流
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具有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能力,同时具有基本的信息通
信系统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2. 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掌握本专业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 了解微电子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 了解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能力和论文撰写的能力,了
解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针对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突出微纳电子和集成电路与先进信息通信系统的交叉
融合,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高新技术的支撑专业。本专业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融合
为专业特色,全面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先进微纳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能力,与支撑新一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
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依托学科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固体物理、微
电子器件基础、通信原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高频电子线路。
七、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最低学分
最低完成 165.5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 125 学分,实践教学 32.5 学分,创新创业教育 8 学分。
九、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如附表所示,本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要求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如下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
程问题。
1.1 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
1.2 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工程问题的计算分析。
1.3 将复杂工程问题抽象为数学、物理问题,选择适当的模型进行描述,对模型进行推理求解和必要
修正,并理解其局限性。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明确设计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实际限制条件,确定设计性能指标。
2.2 结合文献研究,将工程问题进行有效分解和明确表述。
2.3 运用数学物理及专业基本原理,对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
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分析对比候选方案的可行性与性能,
确定解决方案。
3.2 依据解决方案,实现系统或模块,在设计实现环节上体现创造性。
3.3 对设计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进行必要的方案改进。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针对工程问题,收集信息、查阅文献、分析现有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
4.2 设计候选方案,考虑技术限制条件,评估方案可行性。
4.3 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仿真工具,以及光电专业基础知识,设计实验或仿真方案,分析数据并
综合信息,评估并比较方案技术性能。
18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学会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备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基本素养。
6.2 能够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通信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影响。
7.1 理解工程方案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7.2 评估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
范,履行责任。
8.1 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愿意为社会服务。
8.2 理解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
9. 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理解团队工作中不同角色的责任,具有协作精神。
9.2 能够与本专业及不同学科的团队成员合作,担任成员或领导者,承担个人责任,并协作完成团队
任务。
10. 沟通:能够就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
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书面和口头表述,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包括撰写报告、
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2.掌握至少一种外国语,能够用于追踪专业领域技术发展前沿,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个人或多学科团队任务中进行有效管理。
11.2 运用成本效益评估方法,进行工程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和文献工具,自主学习知识。
12.2 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适应持续的职业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为工程经济系,与北京邮电大学同龄,是当时全国三十个管理学科系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由最早的单一的邮电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发展到目前的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九个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经济与管理、国际贸易学、行政管理和政治经济学八个硕士点,MBA和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两个专业硕士点,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求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介绍】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