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2025-01-30 07:57:01  阅读 720  评论 0

摘要: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职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69人) ,管理人员16人,教辅人员12人。教师中大多数有在国外与境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

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职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69人) ,管理人员16人,教辅人员12人。教师中大多数有在国外与境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5%以上。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3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际合作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等共计190余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博士点基金30余项,国防重点与预研10余项,科研到账总经费近2.5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800余篇,其中Nature1篇、Nature Phys. 2篇、Nat.Commun. 4篇、PRL 10篇、Nano Lett & ACS Nano 12篇,Adv Mater & Adv Funct Mater 15篇;出版科技专著20余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每年主办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会。

今天的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秉承百年武大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着力构建团结务实、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正在向着“夯实基础、汇聚人才、交叉融合、凝练方向,再创辉煌”的总体目标坚实迈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数字出版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其前身是美国学者韦棣华和中国第一位图书馆学留学生沈祖荣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1929年独立为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1953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并入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56年建立图书馆学本科专业,1984年经批准建立图书情报学院,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含金融数学方向)、统计学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1893年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学门”,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组建后于1914年设立“数学物理部”并于1917年改名为“数学理化部”,1922年学校改四部为八系时成立“数学系”,1998年3月数学系升格为“数学科学学院”,1999年4月校内合院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四校合并为新武汉大学后于2001年1月再改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经过近八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四个学科门类,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我国最有名望的物理院系之一。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应用化学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1896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王星拱教授担任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汉大学建校之1922年成立生物学系,1978年成立病毒学系,1992年生物学系、病毒学系和生物工程中心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特别是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学家使学院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学院。长期以来,学院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院风和学风。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横跨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如下

文学院导师:

孙疏影、陈海波、肖毅、邓福禄、于亭、罗积勇、骆瑞鹤、宗福邦、张延成、王宇波、李佳、郭婷婷、赫 琳、冯学锋、肖国政、萧 红、赵世举、卢烈红、戴红贤、陈建军、艾士薇、汪树东、张箭飞、赵小琪、涂险峰、李立、刘春阳。

李松、高文强、冯黎明、李建中、张荣翼、程磊、汪超、钟书林、鲁小俊、葛刚岩、曹建国、谭新红、吴光正、程芸、陈水云、陈顺智、陈文新、尚永亮、王兆鹏、严靖、裴亮、叶李、荣光启、张园、叶立文、方长安、樊星、张洁、陈国恩、於可训。

生命科学学院导师:

吕应堂、谭铮、吴建国。

计算机学院导师:

贾小华。

历史学院导师:

郑威、张建民、杨华、杨果、申万里、任放、鲁西奇、刘国胜、冻国栋、陈伟。

基础医学院导师:

谭锦泉。

法学院导师:

曾令良。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

刘耀林。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导师:

陈政、彭玲。

数学与统计学院导师:

范爱华、黄孝军、吴黎明。

水利水电学院导师:

张仁铎。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刘正猷、赵兴中。

哲学学院导师:

朱志方、赵士发、赵林、赵凯荣、徐水生、徐明、吴根友、汪信砚、苏德超、彭富春、李佃来、郝长墀、郭齐勇、范明华、储昭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

沈壮海。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1204737.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060秒, 内存占用1.99 MB, 访问数据库22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