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正学习态度,担责任,有激情
当你终于可以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真正去追逐自己曾经的梦想;当你终于可以离开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独立参与可能陌生的团体和社会生活;当你终于可以不再单纯地学习或简单的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当你终于可以不再由父母包办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去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面对这样一个多彩自由的大学,你拿什么去面对学习,去面对成长。
二、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命运”。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态度明确,注意力专注,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作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现的学习态度,又是来源于对大学的认知与感悟。要勇于担当大学生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义务,要有不断学习进取和奋勇向前的力量和激情。
三、养成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去面对大学,去好好生活,好好学习。有激情,有责任心,要果断负责,要积极主动,这些都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素养。
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迅速,新的知识不断的产生,旧的知识不断的被更替。所以,只有不断努力的自学,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性。
五、掌握自主学习
我们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必须去培养广泛的兴趣,从而自主的去学习。事实上,到大学,大家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拘泥与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这就是自学的表现之一。
六、全面学习
记得《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呈送的报告中所说,“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使你避免因知识落伍而市区晋升或淘汰的厄运,有利于新工作的变动,弥补你知识上的不足,使你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因次,学会自学,靠自学去理 解老师传授的知识,靠自学去获取新知识,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我为将来适应社会、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迅猛发展。应当说,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都应有尽有。图书馆,网络室,电子教育室,多媒体教室,英语听力教室等等,很多可能大家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资源,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善于并愿意去发现这些资源,从而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提升自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之一。
八、独立学习
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其实在读书时,可以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的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
九、从社团到社会,学会在实践中前进
大学和高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大学多彩多样的社团。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开始,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就扑面而来了。兴奋、好奇、大胆、灵动,也许还带着点儿羞涩和懵懂的你们,开始了从社团活动到一点点接触社会的体验。
通过一些社团活动,去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通过兼职、家教等很小的实践,去一点点的开始涉足这个对你们来说还算新奇的社会。在其中,收获友情,收获教训,收获感动,收获继续奋斗的勇气和激情。
十、把握尺度
应掌握好实践活动与学习的关系,掌握好这个“度”。因为假如离开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单纯地去实践也是徒劳无功的。培养自己的能力,也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要摆正学业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实现鱼和熊掌的兼得。
审美能力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一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大学生自身要加强美学知识的学习,增加审美知识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为什么审美,只有把这些基本的审美知识弄清楚了,才能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连什么是审美都不知道,那谈何审美能力的提高呢?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要在平常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说音乐、舞蹈、歌剧等等,不只是光接触些美术和设计有关的知识就足够了,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只有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逐步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观察中要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使审美能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起来。例如构图中常见的对立因素大小、多少、高低、繁简、虚实、方圆、粗细、前后、藏露、轻重、明暗、疏密、冷暖等等。这些对立的因素就要通过平时搜集,在构图上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特别要注意对作品构图中的对立因素的分析。只有通过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这样才会达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及主要内容,将其落实到审美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范围和质量。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综合能力,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审美能力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引起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现在大学生审美能力普遍不高,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迫切性和紧迫性。学生要从意识上重视,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点点滴滴做起,逐步培养起自己较高的审美能力。
(1)参观画展,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走进大自然,激发审美情趣。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人类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形和色的存在。它不仅让我们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走进大自然,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知、领会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观察校园里的花卉,观察房屋造型,观察来往车辆、人群等!
(3)欣赏美术作品,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要学会美术分类,如:美术可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类。又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块,绘画又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学会这些分类的基础上,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社会作用及人类文明的关系,其次要学会对作品的比较与评价,把欣赏引向深入。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如何看待大学的学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