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工作

 2025-01-29 22:24:01  阅读 526  评论 0

摘要:自2004年独立建院以来,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各项学生工作一直走在全校20余家学院的前列。目前,学院共下设包括:团委、学生会、科协技术协会、“温情驿站”志愿者服务队、《水韵》杂志社、研究生会 等六大学生组织,在院团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别开展各项工作。在现任团委书记贾

自2004年独立建院以来,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各项学生工作一直走在全校20余家学院的前列。目前,学院共下设包括:团委、学生会、科协技术协会、“温情驿站”志愿者服务队、《水韵》杂志社、研究生会 等六大学生组织,在院团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别开展各项工作。在现任团委书记贾支正的带领下,水利学院在各项学生工作上都取得了备受师生瞩目的辉煌成绩,在全面实施太原理工大学“生涯导航”教育计划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率建新功。

1.品牌特色:

(1)“清泽水韵”宿舍文化艺术节: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工作

水利学院“清泽水韵”宿舍文化艺术节是太原理工大学首家以学院为单位举办的全院性宿舍文化活动。自2006年,首届“清泽水韵”宿舍文化艺术节举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八届。在一代代水利学子的传承和创新下,现如今“清泽水韵”宿舍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水利学院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从联络宿舍感情,增进师生情谊,到推动舍风学风建设;从体育、知识竞赛到专业技能培训;从生命安全教育到才艺展示现场,水利师生一次次走上同泽会堂的舞台……八年多来,“清泽水韵”宿舍文化艺术节始终以“服务学生,共建文明宿舍”为宗旨,倡议全院师生做校园文化的示范者、实践者,为培养素质全面的新时代水利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赢得了多家学院的好评和争相效仿。

(2)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共青团山西省委和校团委的积极号召下,水利学院团委早已将每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了学生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08年起,由院团委书记贾支正老师带队,水利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一次次深入到山西省的农村一线,积极开展义务支教、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等多项服务工作。孝义、文水、新绛……水利学院实践团队将年轻的足迹留在了山西美丽的农村土地上,无论是从实践内容上,还是从实践成果上,水利学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走在全校的前列。2008年以来,我院已连续派出五支重点实践团队年复一年的奔赴实践一线,近百名水利学子荣获“太原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水利学院也连续五年获得“优秀实践团队”的称号。实践期间,实践队员屡次得到校领导和当地领导的慰问,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特别是在2013年,水利学院赴吕梁市交城县开展的“我的中国梦·科技我先行”实践服务团首次被纳入共青团中央重点实践团队,并得到了中国青年报的关注和报道。

此外,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赴寿阳县开展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调研、赴天津开展的南水北调工程现场调研、“西行天下”太原——青海湖骑行活动等等。另外,学院每年举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会不仅展示水利学子丰富多彩的实践经历,更激励着一届届新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来。现如今,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学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3)节水宣传周: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水利学院作为全校唯一一个水的代言人,将每年的节水宣传活动不断树为品牌。在节水宣传活动期间,学院数次承办了山西省高校节水宣传周的启动仪式,并多次派出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厂矿进行节水宣传活动。2014年5月11-17日,在第23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到来之际, 太原理工大学后勤保障处、水电暖管理服务中心、水利学院在迎西校区图书馆前广场隆重举行了2014年节水宣传的开幕启动仪式,在全校范围内再次收获了极大的反响和良好的社会效应。全面推进城市节水,点滴铸就生态文明,一届届水利师生为共同促进水资源的保护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4)《水韵》电子杂志: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水韵》电子杂志编辑部成立于2012年8月,是太原理工大学全校乃至山西省众多高校中率先创办的学生电子期刊杂质编辑部。《水韵》电子期刊杂志在院团委领导下,全部由学院学生独立撰稿和编排,期刊内容丰富多彩,画面新颖流畅,自学院内部发行以来,已陆续出版发行十三期,受到了校内师生的一致好评。2013年,水韵微信平台成功上线,水韵团队负责每天精选文章时讯定时更新,近千名微信用户每天都在水韵的陪伴下学习和生活着。迄今为止,水利学院《水韵》电子杂志在太原理工大学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广泛的读者群,并多次得到了校团委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共青团山西省委在2014年开展的新媒体调研活动过程中,对水韵的成立和发展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和评价。今天的水韵,也正朝着多元化、专业化不断发展和壮大着,水韵时刻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与其中。

(5)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除了上述品牌活动外,学院长期以来通过举办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着全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比如:女生节系列活动、趣味运动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广播体操大赛、迎新篮球赛、毕业生系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为学院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与平台。

2.学生科研活动:

(1)GIS、CAD培训:

自2010年以来,由院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GIS、CAD培训不断深入人心。GIS(地理信息系统)和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水利专业学生日后投身工作中所必须熟练掌握的两款专业技能软件。为了不断提高学生对GIS和CAD的操作能力,学院定期邀请相关老师和硕士研究生进行深入的培训和讲解工作。自培训创办以来,数百名学生从中受益,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检验学习成果,学院定期举办“水韵精英”技能操作大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GIS空间团队:

2012年,学院成立了第一支GIS空间团队,全面深入对GIS软件的二次开发和学习。团队在刘萍老师的带领下,凭借着多年来的宝贵经验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自2010年以来,学院团队在全国GIS技能操作大赛中屡获佳绩,且多次得到了大赛组委会所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3)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作为一项全国范围内水利专业大学生展开的科技竞赛活动,自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逐渐成为全国水利类专业高校领域的一次科技盛会。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3年在河海大学、三峡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成功举办了三次。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生团队的精心准备下,学院屡创佳绩。特别是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上,我院一举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的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巨大荣誉。

(4)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近些年,随着学院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学院师生广泛涉及边缘学科,以水利专业为中心,开展有关节能减排科技实践活动的深入探索。在一次次实践过程中,学院团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积极开展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作品已经连续五年入围全国评审,并获得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的优异成绩。

(5)其他赛事:

全面发展的水利人,在各项国家、省市级竞赛中也屡获佳绩,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山西省银河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等,在这些赛事活动中,到处都活跃着水利人的矫健身影。

3.辉煌成绩:

凭借着“团结奋进”的精神品质和水利人“求真务实”的做事风格,学院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从山西省先进团组织到山西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队;从校级先进学生会到五四红旗团支部;从优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到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先进集体;从先进研究生会到太原理工大学男子篮球联赛冠军……2013年5月,水利学院学生会和团委双双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毫无悬念地摘得了太原理工大学先进学生会(全校仅六家学院获得)和先进团组织的巨大荣誉;在2014年太原理工大学五四表彰大会上,水利学院更是首次一举囊括包括“先进学生会”、“先进团组织”、“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先进集体”、“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先进研究生会”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全部奖项;在2014年5月召开的太原理工大学运动会上,我院更是一举包揽男子200m、400m、800m、1500m、5000m组的全部冠军和男子100m亚军,在全校二十余支学院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历史性地实现了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水利学院,一个不足千人的“小”学院,面对着众多拥有着数千、上万名学生的“大”学院,却总在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水利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一带又一代水利学子在祖国水利事业的建设中建功立业!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华中农业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学院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48年的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和湖南农学院有关系科合并组建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1994年,土壤农化系微生物学科专业整体划入新成立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997年,土壤农化系更名为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2002年,以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为基础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现设有土壤与植物营养、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信息等3个系,3个实验教学中心, 5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农业信息网站,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挂靠本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继续教育本科专业;拥有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特色学科及“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个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点。现有在职教职工100人,退休教职工32人,各类在校学生2280人。

学院现任党委书记为冯永平研究员,院长为黄巧云教授,党委副书记为魏鹏,副院长为谭文峰教授、鲁剑巍教授、刘震。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7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27人(硕士生导师4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75人,占97%;具有博士学位的65人,占86%。学院有兼职(客座)教授30人。专职教师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入选者2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及作者各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者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2人,湖北省“111人才工程”1人,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

20多人次在国内有关学术机构任正、副主任、理事长、理事,10多人次任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等。一批教授被聘为全国和湖北省测土配方施肥、湖北省水土保持等专家组成员,一大批青年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学院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博士1人、硕士2人)。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农学、理学、工学等三个学科门类,涵盖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等3个一级学科的6个二级学科。设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农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环境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领域)、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等3个专业学位点;农业资源与环境(含水土保持方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4个普通本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环境工程与管理等2个继续教育本科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2个学科为湖北省特色学科,资源环境信息工程为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环境科学专业获准立项创建湖北省品牌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学院已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普通本科生1217人,全日制研究生493人(硕士生384人,博士生109人),外国留学生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55人,继续教育学生506人。全日制研究生与本科生数量之比1﹕3。

学院近几年主持国家、湖北省、校级的教改及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30多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获国家精品课程,《土壤学》获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获湖北省精品课程,获湖北省及校级教学奖励20余项,主编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农林院校“十五”及“十一五”规划教材等10余种。1998年以来连续13年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学院现有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微量元素研究中心、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积极组建农业信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和科研用房5000平米,有气相色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微量热仪、比表面分析仪、原子吸收仪、X-射线衍射仪、流动注射分析仪、TOC自动测定仪、微波消解装置、气体催化反应装置、差分GPS等一批高档实验仪器和软件,固定设备1400余台(套件),总价值1800多万元。在校内有植物生产类教学实习基地、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实习基地。校外有咸宁红壤综合试验站、湖北鄂州实验基地、大冶地质勘探大队、湖南株洲化工集团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学院领导的大学生绿色协会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湿地使者行动”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环保社团”、“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等称号。我院大学生获得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湖北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二等奖等荣誉。近年来本科生攻读研究生录取率超过35%,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超过94%,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达到98%。1952年以来,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范云六,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等为优秀代表的各类毕业生4000多名。校友为回馈母校、激励在校学子努力学习,捐资设立“校友奖学金”;数家企业捐资助学,设立“企业奖学金”。

科学研究

学院2006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40余项,其中主持“863”、“ 97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等各类项目、课题1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8000多万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论文200余篇;主、参编专着2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11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提名奖1项,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3项;获得专利15项。主持的“华中农业信息网” 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农业百强网站”。

对外交流

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内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保持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2006年以来,20余人赴海外开展一年以上合作科研,500余人次赴外讲学、交流访问;外籍专家200余人次、国内专家140余人次来院交流访问,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2004年9月、2005年9月、2009年7月,相继举办了第四届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国际动植物硼营养学术讨论会、第十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学院成功举办2010年全国青年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大会。

发展展望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学院建成为质量优良、效益显着、传统优势学科整体实力居国内同类学院前列,新学科专业具有明显特色优势,2-3个学科方向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型学院。

?

2014考研英语词汇:历年真题短语汇总

? ?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工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119898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51秒, 内存占用2.02 MB, 访问数据库22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