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是二本。是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
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校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有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
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
四川省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新闻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成都体育学院也是体育特长生比较优选则学校,那么成都体育学院是一本二本?成都体育学院是双一流大学吗?下面我将为你带来成都体育学院详细的介绍,让你更加了解成都体育学院~
1、成都体育学院是一本二本
成都体育学院是二本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在四川省有首批招生和第二批招生,但只有部分专业是第一批招生,所以通常成都体育学院是二本大学,全部是第一批招生才说成都的体育学院是一本大学。前身是1942年创立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
成都体育学院是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6个体育学院之一,现在由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办学,是国内最悠久的历史体育学院。学校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毗邻国内外著名历史名胜武侯祠。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和硕士生1300余人在籍。
1950年由人民政府继承,改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到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成为现在的名字。学校总面积48万平方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设施、教育科研和实验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比较好地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2、成都体育学院是双一流大学吗
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四川有8所大学入选,但是成都体育学院没有入选,所以成都体育学院不是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二轮新入选的7所高校。
二本。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校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成都体育学院为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成都体育学院(Chengdu Sport University),简称“成体”,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全国田径短跑、跨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校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21个教学单位,开设22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4个;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1个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开设2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艺术
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体育学、运动医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高级职称近28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等各类专家112人次;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9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四川省特色专业7个;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1个,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23个,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8个,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教育课程3个,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8个,四川省思政课程5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2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体育教育
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级精品课程:乒乓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乒乓球
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竞赛学
四川省教学实验中心:竞技体育实验教学中心、运动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中医学、新闻学、运动人体科学、英语、旅游管理
四川省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新闻学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旅游管理
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中医学
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卓越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卓越体育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
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田径、运动心理学、体育产业概论、体操、排球、武术、运动解剖学、乒乓球
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排球、体操、乒乓球
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教育课程:体育旅游基础技能、体育产业概论、创业基础
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体育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概论、社区康复学、康复手法技术学、运动疗法技术学、健康与运动营养学
四川省思政课程:郑怀贤武学精粹、中国体育史、排球主修理论与实践、郑氏伤科理论与临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或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基地或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四川省运动健康社科普及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自2009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4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术资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已与美国、英国、爱尔兰、丹麦、澳大利亚、泰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多所中国国外大学构建了“2+2”“3+1”和“3+1+1”学士、硕士学位学生联合培养体系。
成都的二本大学有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西华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成都医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
西南民族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囊括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作为中国民族高校最高学府之一,始终坚持为民族工作服务、为共和国顶尖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共和国少数民族精英"的摇篮”。学校坐落于四川成都,现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
西华大学位于天府之国成都,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入选高校、教育部易班全国共建示范高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具有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四川师范大学简称"川师大",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会成都,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高水平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重点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西南石油大学诞生于1958年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期间,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建,已发展成为一所油气工业学科群(油气、机电、地科、化工、能源材料、石油计算技术、工程管理)冲刺世界一流前列,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成都大学简称“成大”,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办学体制。学院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首批本科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四川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是一所城市型综合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坐落于有“锦官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重点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973计划”承担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是四川省“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系)、专业(群)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
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学校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是一所以医学学科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和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的高校。
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是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
四川音乐学院简称川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音乐”为主要办学特色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中国九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高等音乐学院之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是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批准的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以上就是关于我想问一下成都体育学院是几本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成都体育大学是二本吗】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