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方面:要积极实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同时也要弘扬及实践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高校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地方,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沃土。因此青年大学生首先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德者,本也""德为才之帅"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所包涵的优秀德育精神资源为指导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品性纯朴、道德高尚、有良好情操的新时期好青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在"德"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律方面:首先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其次不消极地遵纪守法,而是要从私人领域走出来,迈向公共领域,合法合理地在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维护公共利益。青年人正走向事业的开端,法律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使自己的言行合法化做为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遵纪守法显的尤为重要。一个有志青年,就应该自觉的排除来自自身和外界的诸多干扰,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并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典范,奠定自己干大事、创大业的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做普法教育的带头人,为社会负责,为人民负责,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高度文明的人,才有希望登上事业的光辉顶点。
一、正确的世界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客观地反映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它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世界观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地蕴涵着正确的世界观。其他哲学体系,包括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也蕴涵着一些正确世界观的具体观点。
3、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学好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客观地反映人生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一般规律的人生观,它能够帮助人们优化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
1、人生观的定义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
2、人生观的要素
人生观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问题: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为了什么?是为了自私自利,还是为了奉献社会。
②人生态度,回答人该怎样活着?是乐观积极进取,还是悲观消极无为。
③人生评价,回答人生价值何在?是看贡献的大小,还是看索取的多少。
3、人生哲学和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系统科学地蕴涵着正确的人生观,有时人们直接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4、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亦称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①关于人生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时把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简称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②关于人生态度,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③关于人生评价,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主要看奉献”的人生价值标准。
三、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科学地反映价值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价值观,它能够帮助人们恰当地进行价值评价、合理地作出价值选择。
1、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观念和具体观点组成的思想体系。
2、价值哲学和价值观的关系
价值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系统科学地蕴涵着正确的价值观,有时人们直接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3、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①关于价值定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价值是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②关于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持“两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③关于价值评价,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有些价值观点没有对错之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人不必干涉;很多价值观点具有正误之别,“人参、**,必有一害”,理应明辨是非。
四、正确的法治观
1、法治观的定义
法治观(包括法制观)亦称法治观念。法治观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和功能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正确的法治观是科学地反映法律本质和重视法治作用的法治观,它能够帮助人们注重法治思维、采取合法手段,维护正当权益。正确的法治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
2、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
①关于法律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治观认为,法律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强制力保证施行。
②关于法律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法治观认为,民主和法治(法律具有至上性、正义性、完备性)是相辅相成的。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3、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倾向。
①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②讲证据,以事实为根据。
③讲程序,以程序为轨道。
④讲法理,以法理为后盾。
五、正确的道德观
1、道德观的定义
道德观是指人们对道德的性质和功能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正确的道德观是科学地反映道德本质和重视德治作用的道德观,它能够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境界,维护道德尊严。正确的道德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①关于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调整个人和他人之间关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②关于道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3、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①个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③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④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1、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2、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
3、法律素质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在这三方面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大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