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子科技大学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 清华大学
4 北京邮电大学
5 东南大学
6 北京交通大学
7 北京理工大学
8 上海交通大学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华中科技大学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3 北京大学
14 南京大学
15 四川大学
16 山东大学
17 天津大学
18 浙江大学
19 西北工业大学
20 大连理工大学
21 西安交通大学
22 武汉大学
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24 南京邮电大学
25 上海大学
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7 西南交通大学
28 合肥工业大学
29 南京理工大学
30 华南理工大学
31 苏州大学
32 吉林大学
33 深圳大学
34 大连海事大学
35 中北大学
36 重庆邮电大学
3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8 重庆大学
39 武汉理工大学
40 南开大学
41 中国海洋大学
4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43 上海海事大学
44 江南大学
45 安徽大学
46 北京师范大学
47 西安理工大学
48 北京工业大学
49 同济大学
50 哈尔滨理工大学
51 东北大学
52 湖南大学
53 长江大学
54 中国传媒大学
5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56 东华大学
5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8 厦门大学
59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60 济南大学
61 西安邮电学院
62 中国民航大学
63 北方工业大学
64 长春理工大学
65 陕西师范大学
66 浙江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东南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兰州铁道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一般隶属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或者电子工程系,俗称“无线电”专业。无线电,主要研究的就是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又看不见摸不着的奇妙场——电磁波。虽然该专业在现代大学的各专业中算得上是年代久远,不过,现在并没有半点衰败的迹象,反而愈加兴旺。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发展最为迅速,给我们生活带来最大变化的技术恐怕就是电子科学了。随便拿出几个国际上知名电子企业,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这门技术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起了多么巨大的作用。大名鼎鼎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惠普公司(HP)、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西门子公司(SIMENS)等等,这些公司的杰出表现也正是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的体现之一。
如此热门的专业当然也就意味着竞争激烈。几乎在所有开设本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都是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是学风最好、最勤勉同时也是最累的一批,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专业课程多、难度深、压力大。很多核心课程都以难以理解、内容多、要求灵活掌握、应用性强著称。像最重要的几门课: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功底和较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才能够消化吸收。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说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翻开招生简章,几乎所有理工类大学都拥有这个专业,其中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无线电”专业都是久负盛名,报考的难度也相当大。其他一些规模相对小的学校如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等也在本专业有相当好的口碑。如果某些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例如由于语文、外语成绩不好致使总成绩偏低,但是抽象思维比较强)而报考名牌大学把握不大,这些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高校排名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6星级 中国顶尖学科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 42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2 电子科学与技术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北京大学 1 中国研究型 中国顶尖大学
2 电子科学与技术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清华大学 2 中国研究型 中国顶尖大学
2 电子科学与技术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 3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2 电子科学与技术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东南大学 25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2 电子科学与技术 5星级 中国一流学科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5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复旦大学 4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浙江大学 6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南京大学 8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吉林大学 9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 12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 18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 32 中国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北京邮电大学 69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学科专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武汉大学 5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山东大学 16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厦门大学 19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天津大学 23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 24 中国研究型 中国一流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湖南大学 28 中国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 29 中国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 30 中国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西北大学 37 区域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兰州大学 38 中国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 49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西南交通大学 61 行业特色研究型 中国高水平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上海大学 73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福州大学 77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太原理工大学 85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安徽大学 88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燕山大学 112 区域研究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 120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湖北大学 131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西安理工大学 139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中北大学 146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长沙理工大学 152 专业型 中国知名大学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长春理工大学 159 专业型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天津工业大学 172 专业型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南京邮电大学 185 专业型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重庆邮电大学 211 应用型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武汉纺织大学 223 应用型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中国计量学院 272 应用型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 3星级 中国知名学科专业 北方工业大学 329 应用型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二本)】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