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代码是多少?

 2025-01-23 18:45:01  阅读 873  评论 0

摘要:太原理工大学的代码是1011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的代码是1011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历经山西大学校工科、山西大学工学院,1953年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高教部。1962年归属山西省。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始建于1958年直属煤炭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代码是多少?

                                 

学校历史

1901年10月,岑春煊派洋务局提调周之骧赴上海与李提摩太面谈此事并议定了创办中西大学堂合同八条。

1902年初,李提摩太偕人来太原拟签订正式合同时,方知晋省已办起了山西大学堂。于是他又建议岑春煊将山西大学堂与他拟创办的中西大学堂归并办理。山西大学堂原来部分改为“中学专斋”,总理为谷如墉,总教习为高燮曾;拟办中西学堂改为“西学专斋”,总理为李提摩太,总教习为敦崇礼。

1902年6月7日(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二日),由山西司道及绅士等与李提摩太及拟聘之西学专斋总教习敦崇礼签字,巡抚盖章立案,呈报光绪皇帝朱批。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中西共为一体的一所新式学堂,山西大学堂与稍早开办的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一起成为中国最早开办的三所近代国立大学。

1902年6月26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西学专斋正式开学,巡抚岑春煊和省城重要官绅都出席了开学典礼。为解决校舍不足,巡抚岑春煊专令拔贡院附近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作为西学专斋办公、上课和教习宿舍之用。西斋的总管理和学生膳食住宿等一切行政事务由中斋所设提调和舍堂监督统一管理,只教学相对独立。西学专斋初办时只设有预科,教习多为外籍人,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与英国学校相同。开设的课程一般是近代学科,有英语、数学、文学、法律、物理、化学、采矿、格致、西洋史、世界史、体操、图画等,并开有物理和化学实验课。为解决西斋教材不足的问题,李提摩太等还曾于1902年至1908年在上海开设了山西大学堂高译书院,此为中国第一所大学译书院。翻译出版了各种高等、中等和师范学校教材和名著,为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和学术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1906年,经过一定发展,西斋开办了法律、矿学和格致三个专门科。

1908年,西斋又开办了工程科。西斋学生毕业也同中斋学生同时于省城进行统一毕业考试,考试及格,一律称为“举人”,各专科毕业生,经过进京应试,及格后授予“进士”。此外,省府还拨专款,前后从西斋选派了优秀毕业生50余名赴英国留学,学习铁路、采矿、机械等工程科目,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为山西省开发矿产、兴办工业及发展该校工科做出了一定贡献。

1910年,山西大学堂已开办近10年,省出经费50万商银已付清,根据“合同”规定,西学专斋应归还山西自办。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来并办理了有关移交手续,西斋教习也大部分按合同解聘离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法令。遵照新的规章,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监督改称为校长,中学专斋与西学专斋的建制也同时取消。设立了预科和本科,预科分为一、二两部,一部为文法科,二部为理工科,均修业三年,本科分文法工三科。

1918年7月,山西大学校列入国立范围,被称为国立第三大学。直至此时,全国公立(官立)大学仍只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山西大学三所,并规定凡是山西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其所学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长及教员满三年者可参加参议员选举。直到1922年重新颁布学制,全国大学才逐步增多。

1931年,国立山西大学改名为山西大学,学校工科改建为工学院。抗日战争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山西大学建制,其工学院(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院定名为太原工学院,在1954年至1958年期间隶属于中央高教部。 [11]

1962年,山西水利学院、山西化工学院并入。太原工学院开始培养研究生。

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

1981年,山西煤炭化学工业大学并入。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太原工学院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4年,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1984年至1995年,由原来的6系1部的单一工科院校变成了一所拥有14个系、4个中心、8个研究所的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大学。

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合并山西矿业学院,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同时步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2000年,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并入太原理工大学,后发展成为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和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022年2月14日,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967名,其中专任教师2116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967名,博士生导师185名,两院院士18名(含双聘院士),巴西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9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名,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84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9名,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4名,“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专家)13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7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1名,省级教学名师42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0名,山西省科技计划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成员1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27名,170余名国内外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24个专业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筹),开设84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2022年2月,学校新增化学专业、表演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智能测控工程专业、区块链工程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培育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采矿工程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山西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电路与系统、机械设计及理论、电机与电器、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工业催化、生物化工、车辆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材料物理化学、环境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艺术设计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应用数学、运动人体科学

山西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采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与光电工程、矿业工程、电气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知识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4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8个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超级计算数据中心,1个微纳系统研究中心,11个山西省院士工作站。

截至2020年4月,太原理工大学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承担“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各类项目1338项。截至2017年4月,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6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42项。

2017年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7年度集中受理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学校在集中受理期间申报的项目共获批109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7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2017年学校的平均资助率为20.68%。

按国家基金委各学部统计,学校获批的项目数发布为:工程与材料科学部39项、化学科学部27项、信息科学部18项、数理科学部15项、地球科学部7项、生命科学部2项、管理科学部1项。

按学校各二级单位获批项目统计:煤化所17项,化工学院12项,物电学院和力学学院各为11项,新材料中心10项,矿业学院9项,材料学院8项,机械学院7项,信息学院和电力学院5项,建工学院和数学学院各为3项,水利学院和环工学院各为2项,计算机学院、采矿所、经管学院和轻纺学院各为1项。

学校2017年度集中受理期立项的项目数较2016年同期增加26项,其中面上项目增加15项,资助率增加5.33%;青年项目增加10项,资助率增加1.22%。

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度获批1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包括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39项,青年基金69项,NSFC-山西省煤基低碳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NSFC-山西省煤基低碳联合基金培育项目8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应急管理项目3项,理论物理专项3项。 2015年度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317件。

2020年5月,由太原理工大学黄庆学担任项目负责人申报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品质金属复合板高效制备原理与技术基础”项目正式获批立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4月,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一百余所大学开展多层次、双向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与国际间的学术高层往来更加密切。学校在海外设有两所孔子学院——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孔子学院  ;

2007年教育部雅思考试中心在学校设立雅思考点,是山西省唯一一个的雅思考点,并设有TOEFL,GRE,HSK考点。2013年3月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生委托培养单位 ,2014年1月获批成立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全国32所中心之一)。

-

华东理工大学代码是多少?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代码是1061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成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1956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调集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勘探学院(现吉林大学)、交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师及其它机关、部队的干部370余人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并采购和调集了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10万余册图书到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1958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同年,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各年级学生和教师各半转入学校。

1966年,动乱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6年。

1969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

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专业学制改为四年,招生794名。

1979年,学校改由地质部领导。

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学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1993年5月,经国家教委和地质矿产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同年12月,地质矿产部正式批复确定学校为部属重点高校。

1998年,地质矿产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签订共建成都理工学院协议。同年,根据国家要求,学校高等教育招生并轨并扩大规模招生。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部省共建重点大学。同年9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师资力量

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608人,其中,有教授(级)442人,副教授(级)776人。截至2022年3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和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和入选省级人才计划486人次,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5月,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1个产业发展研究院。学校有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机械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广播电视学、环境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电子商务、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表演、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经济学、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应用化学

世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地球科学学科群、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地球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核技术与应用、材料学、构造地质学、应用数学

学术科研

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截止2021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生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2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22年5月,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各项奖励99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合作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现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7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加强行业联系,不断拓展国际联合教学新模式。先后成功举办“国际大滑坡协会(iRALL)—’大型滑坡调查、分析和管理、国际博士培训班课程”、“成都理工大学—以色列申卡尔设计学院国际创客联合实验项目”、“成都理工大学—雷文斯本设计与传播学院国际联合教学项目”等国际联合教学项目。

近年来大批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讲授课程,参与科研,极大的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国际化水平。学校邀请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合作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聘请外籍专家定期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近5年共聘请400余人次长期外国专家在校任教,规模在四川省仅次于四川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开始与英国数所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是全国较早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现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2013年,成都理工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两校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地学等5个本科专业开展“2+2”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先在国内学习两年本科课程,然后到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完成剩余两年的本科课程后,可同时获得成都理工大学的毕业证书、学位与爱丁堡大学的学位。爱丁堡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世界顶尖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苏格兰最高学府,英国老牌名校。

10251是华东理工大学的代码。

                                 

院校代码一般指高校国标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而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代码查询方法:

一、《报考指南》

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

二、《招生计划》

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

三、官网查询

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录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专业代码和院校代码区别:

专业代码一般指专业国标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哲学是010101,国际经济与贸易是0201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院校代码一般指高校国标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北京大学的院校代码是10001,中国人民大学的是100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

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按照当年各省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计划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来填报,切记不要将招生计划数误认为院校代号,更不要使用往年的旧院校代号或院校国标码,否则会导致志愿无效。

                                 

相关资料:

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覆盖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史、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之一,是首批六所设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创新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由原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校化工系在1952年合并组建而成,1993年2月更为现名。

截至2014年,学校有徐汇、奉贤和金山科技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53亩,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48万人。

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8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二级学科)、化学过程机械(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培育)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发酵工程、环境工程、农药学、社会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12-113]

上海市高峰学科(5个):化学工程与技术(I类高峰学科)、化学(II类高峰学科)、设计学(IV高峰学科)、环境与生态(IV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IV高峰学科)

“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化学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与药物发现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先进过程装备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生物材料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微生物药物的高效“智”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创新引智基地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化学、药学、社会学、植物保护、数学、生物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植物保护、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农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体育人文社会学、食品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金融、法律、社会工作、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以上就是关于太原理工大学代码是多少?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太原理工大学代码是多少?】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zhishi/1110394.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19秒, 内存占用2.04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