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为070802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本科层次,学制是四年,专业类是理学,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工学学士学位。学生在校期间会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空间探测技术》、《太阳大气层与日球层物理学》、《地磁学与地电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空间物理基础》、《宇航技术基础》等课程。
以下是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领域的研究、设计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是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及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从事有关天文学与天体力学、深空探测、宇宙和空间环境、空间遥感、卫星及天文导航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及技术开发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很强的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要,能够成为新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系统数学和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接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
4.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学科研究的最新理论;
5.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6.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
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领域由空间物理、空间探测信息处理、行星科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大气科学等知识单元组成。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球科学概论(108学时)、理论力学(54学时)、电动力学(54学时)、宇航技术基础(36学时)、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基础(36学时)、量子力学(5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72学时)、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54学时)。
示例二:地球科学概论(36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光学(54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普通天文学(72学时)、信号与系统(54学时)、控制理论基础(72学时)、天体力学(54学时)。
示例三:天文学(72学时)、天体力学(72学时)、空间环境导论(72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4学时)、光信息技术(54学时)、光学图像处理(54学时)、光学遥感(54学时)、微波遥感(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通地质学实习、探测技术/遥感/地图学综合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空间物理学实习实验、空间天文学实习实验、空间天气学实习实验、微重力科学实习实验、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地球科学实习实验、空间探测技术实习实验、卫星与空间站应用技术实习实验、遥感实习实验、测量与地图学实习实验、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实习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0709地质学类
开设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什么】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