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点制学分计算方法如下
GPA的计算,是将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累加后再除以总学分。其中课程分数换算成绩点的方法是:90以上算4分,80到90算3分,70到80算2分,60到70算1分,60以下0分。平均学分绩点一般3.7分以上为优秀,3.5分左右为良好,2.5分左右为中等,1分为及格。”
大学平均绩点算法:平均绩点=(课程学分1*绩点+课程学分2*绩点+课程学分n*绩点)/(课程学分1+课程学分2+课程学分n)
绩点制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自从1985年我国开始倡导实行学分制以来,人们对学分制的讨论和研究比较多,缺了对绩点制的探讨,从而影响了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对当下国内高校在采用绩点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与美国高校实行的绩点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种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平均学分绩点(GPA)将在北大全面实行,北大教务部研究决定,自2002级学生起。
学生所学课程都参与GPA计算(2002级以前的学生,仍按各院系自己制定的规则执行),计算机将自动完成对学生成绩的GPA计算,并列入成绩单中。教务部已将这种机制写进“大学生学籍管理细则”中。
早在1999年起就开始采用GPA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几年来这种方法已逐步被大家所理解、接受。平均学分绩点换算的方法为把各科成绩按绩点数乘以学分,再以总学分除之。
分数成绩和绩点数的换算如下:90-100分=4.0;
85-89分=3.7;
82-84分=3.3;
78-81分=3.0;
75-77分=2.7;
72-74分=2.3;
68-71分=2.0;
64-67分=1.5;
60-63分=1.0;
60以下=0。
如果一学期修了三门课,英文3学分(成绩4点)、历史3学分(成绩2点)物理3学分(成绩3点)。那么GPA是(4×3+3×2+3×3)÷9=3。
为了使GPA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务部还规定各门课程都大致符合正态分布,再次强调:各门课程最后确定的总成绩中,优秀率(85分以上)原则上不超过20%,不及格率(60分以下)应有1%-10%。
各院系教务员在录入成绩之前,应对成绩分布进行检查,如偏离太远,应将成绩交院系主管教学的院长/主任,要求任课教师对成绩作出微调。
另外,全校通选课、公共选修课作为全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成绩更加应该符合学校给出的分布,这对于GPA评价的公正性尤其重要。
绩点在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研究生保送考核的时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一般要求平均绩点达到2.8以上才能参与研究生的保送。
平均学分绩点(gpa)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6月3日北大教务部研究决定,自2002级学生起,学生所学课程都参与gpa计算(2002级以前的学生,仍按各院系自己制定的规则执行),计算机将自动完成对学生成绩的gpa计算,并列入成绩单中。教务部已将这种机制写进“大学生学籍管理细则”中。
我校自2004年起开始采用gpa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几年来这种方法已逐步被大家所理解、接受。平均学分绩点换算的标准和方法如下:
分数成绩和绩点数的换算如下:
90-100分=4.0;
85-89分=
3.7;
82-84分=3.3;
78-81分=3.0;
75-77分=2.7;
72-74分=2.3;
68-71分=2.0;
64-67分=1.5;
60-63分=1.0;
60以下=0。
如果一学期修了三门课,英文3学分(成绩4点)、历史3学分(成绩2点)物理3学分(成绩3点)。那么gpa是(4×3+3×2+3×3)÷(3+3+3)=3。则这名同学的该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为3,大学标准一般要在2以上。
为了使gpa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务部还规定各门课程都大致符合正态分布,再次强调:各门课程最后确定的总成绩中,优秀率(85分以上)原则上不超过20%,不及格率(60分以下)应有1%-10%。各院系教务员在录入成绩之前,应对成绩分布进行检查,如偏离太远,应将成绩交院系主管教学的院长/主任,要求任课教师对成绩作出微调。另外,全校通选课、公共选修课作为全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成绩更加应该符合学校给出的分布,这对于gpa评价的公正性尤其重要。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GPA到底是怎么算的?】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