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11级本科新生,我来现身说法吧。
南大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全国第一,学术研究全国第二,至于为什么南大在大学排名中总在4、5、6名,主要是因为南大招生少,为保证每位学生享有最优秀的资源(不像某些学校,你懂),还有一个原因,南大的建筑面积很少(我们追求诚朴雄伟的校训,专注研究,不是很注重那些虚名)
下面说说环境学院,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鼓楼校区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入学新生都到仙林新校区),唯有一个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楼。唯有一个学院,有全中国唯一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在做研究----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我们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本院是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单位、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主任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足以见得我们的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我们拥有
教育部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技术中心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拥有! 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于1991年正式开始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4月、2005年4月两次通过国家评估。
本实验室作为国内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和南京大学理工结合的优势,瞄准国家目标、学科前沿和技术需求,致力于污染控制和资源化两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为遏制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促进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先导性技术。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建于1978年。 该所设有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地理、地下水资源及保护等九个研究室,主要研究水体、大气、土壤、生物、噪声的环境过程与影响,并进行工程环境评价、预测、规划及污染控制、治理技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重金属与有机毒物在水、土环境中的迁移与归宿,水生生态毒理学,生物监测和化学品及工业废水的的风险评价,生物净化与污水生态工程,废气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沉积规律及边界层气象背景,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噪声物理及噪声控制,城市和区域经济――环境过程模式、预测和规划,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 该所现有高中级科研人员7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8人,高级工程师5人,讲师(工程师)24人。 获得国家、部级奖的主要项目有:江苏南部太湖地区主要城市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研究;江苏省常州市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及环境保护对策的研究;江苏省常州市环境质量评价、模式和环境容量研究;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气扩散模式及应用;攀枝花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杭州湾海岸带遥感研究;江苏沿海底质重金属背景值研究;江苏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工业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技术方法;长江下游典型水域及汉水水系水体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静电水处理及装置,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估算方法研究等。该所是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持有单位。
我们的左爷爷:
左玉辉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左玉辉教授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学科带头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人之一,1995—2010年历任三届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长期从事本科生基础课教学工作,并积极开展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其代表性成果有:
1990-2002年历时13年完成《环境学》的编著,实现了环境科学基础理论零的突破;提出环境类专业“2+4”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并据此在环境学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推动了环境科学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工程;主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环境学”;以五律协同原理为指导提出我国八个领域的环境调控策略,为国家进行资源环境战略调整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领域
[1]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 [2] 水系污染控制战略 [3]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编辑本段主要研究课题
[1] 南京市生态市建设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规划(2004.7—) [2] 南京市生态市建设基础条件与系统分析(2004.7—) [3] 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思路研究(2004.9-11) [4] 常州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04.3—) [5] 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2003.7-2003.9) [6] 厦门市马銮湾新城生态规划,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2002.12-2003.4) [7] 广州市工业环境保护规划,广州市环境保护局(联合主持2002-2003) [8] 广州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咨询,广州市环境保护局(2000.12-2001.3) [9] 昆山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 [10] 昆山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昆山市环境保护局(2001) [11] 昆山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昆山市环境保护局(2000-2003) [12] 常州市新区环境规划,常州市新区管委会(1999.12-2001.3) [13] 常州市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六五”期间 [14] 江苏水系污染控制研究,国家环保局、江苏省环保厅(1996-2001) [15] 环境类专业基础理论的建立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国家教育部(2000-2004)
编辑本段专著
(1)《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环境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环境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五类规律,1999,科技日报,1999.3.2
[2]对“环境学”内容体系的新探索,1999,《挑战·探索·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3]环境学理论架构的再思考,1999,《高等理科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
[4]盐城市区污水资源化海涂工程研究,199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5]连云港市水环境整治规划研究,199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6]连云港市新海地区水污染集中控制系统,199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7]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控制战略的思考,1998,《重庆环境科学》
[8]废水污染的控源导流理论与实践,1998,《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9]平原地区明渠远距离输送污水,1998,《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10]射阳纸浆厂废水生态工程处理的可行性分析,1998,《环境保护科学》
[11]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999,《上海环境科学》
[12]连云港市新海地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1999,《资源科学》
[13]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1999,《上海环境科学》
[14]关于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几点认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0,《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5]南通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2000,《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学报)》
[16]常州新区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2001,《重庆环境科学》
[17]新沂河污水资源化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2001,《环境保护科学》
[18]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问卷调查,2001,《重庆环境科学》
[19]淮河入河水道南泓生态工程规划研究,2001,《重庆环境科学》
[20]新沂河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研究,2001,《环境污染与防治》
[21]淮安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2002,《上海环境科学》
[22]试从五律协同看可持续发展,200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3]造纸废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规划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
[24]广州市人口规模与可持续发展,200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5]构建生态城市的基本生态框架.城市规划,2004,193(2):93-96
[26]昆山市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生态经济,2004年第4期
[27]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点思考. 四川环境 .2004年第5期
[28]城镇居住体系的构建初探——以昆山市为例.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 2004年第6期
[29]生态社区户外环境的设计. 四川环境 .2004年第6期
[30]论江苏省昆山市以长江为备用水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西南给排水 . 2004年第6期
[31]厦门市马銮湾水域生态规划初探.生态经济.2004.年第10期
社会兼职
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获奖情况
1999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 2003年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如有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南京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是环境学院下设的学术型以及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南京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分为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两种。一般而言,学术型硕士的推免与统考招生计划人数约为2:1,统招人数在10位左右。专业型的统招人数相对更多,2019年多达86人,因而也报名人数更多。在报考前一定要仔细查阅南京大学的招生简章,确定2022年的招生形式与人数。
近年,南京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复试线变化起伏较大,建议2022年报考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同学将目标分数定为376分以上。
复试成绩满分300,占总成绩的37.5%,复试占比较高。同时每年的复试人数比例为1.2~1.3,不接受调剂和任何理由的破格,非常的公平公正。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都有刚过复试线的同学上岸,初试成绩拼过复试线,上岸的机会就非常大。
好。
1、学校实力。南京大学,简称“南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师资力量。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老师具有正高级职称的9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4人,具有中级职称的6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师资力量非常强大。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好不好啊?】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