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 核心的优秀创新团队,实验室研究人员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创新能力显著。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3人,其中研究人员40人。实验室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优秀创新团队,实验室研究人员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创新能力显著。
主任委员(1人)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科技委
副主任委员(2人)
黄鼎成,研究员,地质工程与物理勘探,中国科学院
缪协兴,教授,深部岩体力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矿业大学
委员(12人)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四川大学
余海岁,教授,土力学,英国Nottingham大学
赵 坚,教授,岩石动力学与隧道工程,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
唐春安,教授,岩土力学与工程,大连理工大学
马 巍,研究员,冻土力学与工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顾大钊,教授,特殊凿井与地下工程,神华集团
李 晓,研究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黄茂松,教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同济大学
陈云敏,教授,环境岩土工程,浙江大学
何满潮,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周国庆,教授,深部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隋旺华,教授,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中国矿业大学
学术带头人: 姓名 学位 职称职务 研究方向 在实验室工作起止年限 缪协兴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体力学与工程 2006-至今 周国庆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土力学理论与地下工程 2006-至今 杨维好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工地层冻结理论与应用 2006-至今 何满潮 博士 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2006-至今 靖洪文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体力学与工程 2006-至今 王连国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体力学与工程 2006-至今 蒋斌松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土力学理论与地下工程 2006-至今 杨仁树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冻土动力学与工程稳定 2006-至今 岳丰田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冻土力学及冻土工程 2006-至今 刘盛东 硕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土工程物理勘探 2006-至今 高峰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力学 2006-至今 创新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深部煤矿开采工程灾害控制
江苏省创新团队:采动岩体动力学灾变机理及控制研究
校创新团队:岩土特殊施工技术
校创新团队:大变形、非线性岩土工程稳定理论与技术
2000年2月—至今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师
1998年10月—2000年1月 加拿大Petros Eikon公司高级研究软件工程师
1996年5月—1998年7月 加拿大McMaster大学土木系Research Fellow
1995年3月—1996年4月 加拿大McMaster大学土木系博士后
学术兼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岩土工程师》副主编
《计算力学学报》编委
发表论文专著
至今已在国内外学报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 3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其中一篇论文被SCI收录期刊引用30余次。
获奖情况
1. 1. 科研成果“饱和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获2003年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2. 研究成果“磁悬浮列车工程基础变形控制研究” 2004年4月通过由上海市建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3. 科研成果“大面积浅层软土地基加固新技术”2001年10月通过由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4. 科研成果“上海软土强度理论的细宏观数值分析技术”,2002年12月通过由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 5. 科研成果“浅埋隧道穿越楼房桩基技术研究”,2003年7月通过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水平。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的学术团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