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为幼儿提供能量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来自于(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无机盐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幼儿能量的来源。能量的来源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其中蛋白质能够供给热能,人体所需总热量中约10%~15%来源于蛋白质。脂肪是产生热能最多的物质,人体所需总热能中约25%~30%来源于脂肪。碳水化合物是最经济、最主要的热能来源,比例所占最大约为55%~60%。故此题选C。
2.自由活动时,明明和亮亮一起游戏,有交谈,还会互相借玩具,但没有围绕同一个目标组织游戏。他们的游戏行为属于( )。
A.平行游戏 B.联合游戏 C.合作游戏 D.单独游戏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帕顿对游戏的分类。帕顿根据儿童社会行为发展将游戏分为了六大类:偶然行为、旁观游戏、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单独游戏是幼儿之间无交谈、玩具不同;平行游戏是幼儿之间无交谈、玩具类似;联合游戏是幼儿之间有交往行为、无共同目标;合作游戏是幼儿之间分工合作、目标明确。题干中幼儿有交谈,但是没有共同目标,属于联合游戏。故此题选B。
3.在布置幼儿园的墙面时,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开动脑筋、共同讨论、动手制作、最后把墙面布置的很漂亮。这符合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的是( )。
A.动态性原则 B.适宜性原则 C.开放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有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的原则、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A选项动态性原则强调环创不能一成不变,要随时间和需要的变化而改变;B选项强调两方面的适宜,分别为年龄适宜和个体适宜;C选项强调环境创设利用大小环境有机结合,整合利用资源;D选项强调环境创设不只是教师的任务,更要让幼儿参与进来。题干中布置墙面时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体现的是幼儿参与的原则。故此题选D。
4.丽丽入小学后,在老师询问作业时,丽丽很轻松的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 )。
A.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B.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C.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D.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幼小衔接内容中对幼儿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题干中丽丽在进入小学后有不做作业的行为,这说明丽丽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因此培养丽丽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即让丽丽逐步懂得各项活动都是有规则的,并且能让丽丽知道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发展丽丽的自我控制能力。故此题选B。
5.某幼儿园张老师多次发现晶晶身上有很多伤痕,经询问,是晶晶妈妈打的,张老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及时与家长联系 B.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C.向公安机关报案 D.与儿童所在社区联系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幼儿遭受家庭暴力时教师的正确做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五条指出,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反家庭暴力教育,发现幼儿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材料中晶晶受到母亲的打骂,作为幼儿园教师有权利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故此题选C。
6.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内容是指( )。
A.有准备的环境、教师、教具、游戏和自由
B.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
C.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
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设计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是指: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A、B选项均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D选项是课程课程内容。故此题选C。
7.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语言理解的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在后
B.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在先,语言理解的发生发展在后
D.语言理解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是: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题干中只有A选项符合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的表达。故此题选A。
8.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写了当时诗人悲伤的(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眼泪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A选项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B选项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C选项应激是指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题干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乐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其中以花鸟拟人,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这是悲伤心境的写照。故此题选B。
9.语言活动中魏老师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之后,孩子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幼儿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补偿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规律。感觉的规律内容包括:感受性与感觉阈限、适应现象、对比现象、联觉和感觉的补偿作用。A选项适应现象是指感觉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B选项对比现象是指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一般把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C选项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D选项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的现象。题干中孩子们听故事是听觉同时故事内容形成视觉形象是视觉,是由听觉引起的视觉,所以是联觉。故此题选C。
10.欢欢在学习计算时,最开始是数手指,后来在脑海里数手指,但是最后欢欢可以直接进行计算3+4=7,此时欢欢的思维属于( )。
A.直观行动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从思维方式看,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A、B选项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C选项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D选项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题干中欢欢可以直接根据逻辑关系进行运算,此时欢欢的思维属于抽象逻辑思维。故此题选D。
二、简答题
11.简述良好依恋的培养
11.答案要点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
12.简述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的现状
12.答案要点
(1)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①社会要求的提高
②生活制度的变化
③师生关系的不同
④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
⑤教育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方法减少
(2)学前儿童进入小学的不适应表现
①身体方面
②心理方面
③社会性方面
三、论述题
13.论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13.参考答案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发展等三方面。其中3-4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发展最为迅速,发展趋势如下:
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例如:明明从之前妈妈说自己是个好孩子到自己独立评价自己是个好孩子。
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例如:亮亮因今天帮助妈妈拖地而评价自己是个好孩子到亮亮因今天帮助妈妈拖地、衣服穿得好且保持的整洁、在幼儿园积极发言等多个方面的原因评价自己是个好孩子。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例如:丽丽因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评价自己是个好孩子到丽丽因身上表现出的乐于助人这种品质而评价自己是个好孩子。
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例如:张老师在绘画活动中要求晶晶选取一幅最漂亮的画时晶晶立即选择了自己的画到晶晶会真正的仔细观察所有小朋友的画再接近客观地选择一幅她所认为的一幅最美的画。
综上所述,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在各种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的自我评价,促进其和谐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14.中三班李老师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娃娃家的游戏,记录如下:娃娃家里来了两位小客人,分别是帅气的阳阳和漂亮的欣欣,他们手里拿着一堆水果,他们说我给你带了水果。这时娃娃家的小主人凡凡和妮妮说:快进来,欢迎来我家做客。我给你做饭。于是他们开始一起用水果快快乐乐地做饭。这时,李老师出场了,说:你们做饭怎么可以用水果做材料呢?要用蔬菜、鱼、瘦肉等才行。随后李老师开始引导小主人给小客人做饭,然而这几个小朋友却没有刚才说的玩的那么起劲了。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李老师的做法?
14.参考答案
该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李老师介入的时机不合理。成人对游戏的干预时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儿童客观的需要;
二是成人的主观心态和状况。材料中幼儿的游戏并没有出现问题,且游戏最本质的属性就是自主性,因此李老师无需在此时介入游戏。
(2)李老师介入的方式不合理。介入的方式共计两种:一种是外部干预:是指成人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一种是内部言语:是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材料中李老师没有采取任何一种,而是直接以教师身份用命令的口吻与幼儿对话,让幼儿丧失了继续游戏的兴趣,缺少对幼儿的启发引导。
(3)李老师扮演的角色不合理。教师应该慎扮现实代言人角色,也就是说当幼儿游戏与现实不太吻合时,成人往往会介入提出一些现实性的问题,或试图加入教育因素,这种成人以现实为导向的评议和提问有时不太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游戏,但有时会严重破坏假装游戏的框架,致使幼儿停止游戏。材料中李老师就是直接提出了现实性的问题,导致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被打消了。
(4)李老师对于游戏的认识不合理。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的本质属性。材料中,李老师直接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娃娃家游戏,违背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予以支持,退懂游戏不断地向更高水平迈进。
15.彤彤刚入园,她一进教室就哭,我想妈妈。妈妈一走,她就会找刘老师,抱住大腿就要往上爬,嘴里不断地说:抱抱,抱抱。刘老师还得做事,不可能总抱她。彤彤看到没法抱了,还是跟着刘老师,拉着刘老师的手,喜欢单独跟着一个老师或阿姨。刘老师要是抱抱她,她就不哭了或者哭得小声了;要是刘老师抱别的小朋友,她又会使劲地哭。送她的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都一律拒绝,打掉在地上。当小朋友从她身边经过或者有意去帮她拣玩具时,她都会主动用手或者东西砸小朋友,才一天下来就有几名幼儿对她敬而远之了。她的书包就像是她的宝贝,整天背着都不嫌累,一说要拿走书包就哭。但是下午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她就会很开心地和大家说再见,情绪也变好了。
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彤彤情绪的表现以及教师引导幼儿情绪表达的策略。
15.参考答案
彤彤在幼儿园的情绪表现是幼儿的重要心理特点,情绪情感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彤彤的表现说明他有学前儿童基本的情绪,儿童的基本情绪主要包括快乐、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快乐是个体追求并达到所期盼的目的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快乐是一种正向的情绪,是给人们带来享受的重要来源,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材料中,幼儿园放学后妈妈来接她,她会很开心的和大家再见,情绪变好;痛苦是由于持续的、超水平的不良刺激所引起的,痛苦是最普遍的一种负性情绪,痛苦的第一个表现形式是啼哭,悲伤可以看作痛苦的发展和延伸,强烈的痛苦忍耐不住会痛哭失声,从而得到部分释放或转化为悲伤。彤彤和妈妈分离,看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亲近都会哭泣来表达自己的痛苦,被安慰能够不哭或者哭声更小,说明她是具有悲伤和痛苦这些基本情绪;持续的痛苦也可能转化为愤怒,材料中彤彤会拒绝小朋友的一切好意甚至打掉在地上。
彤彤的表现具有复合情绪——爱。当儿童焦虑、恐惧以及失去安全感时,特别容易激动地寻求与母亲的依恋,即表现为寻求激情爱,材料中彤彤会找个老师报大腿或者寻求老师的拥抱,寻求依恋。
作为老师要学会引导幼儿的情绪表达,引导幼儿接受自己的情绪,比如面对孩子的大哭大闹,不许哭了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我们可以问问他,如果哭了一会儿后不那么难过了,我们就停下来好不好。以此让幼儿学会在紧张的氛围当中接受自己的情绪,并控制自己负面情绪的出现,以减少人际冲突的发生。提高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成人要帮助孩子学会命名和认识自己的情绪,以便他们可以明确某个时刻自己正经历的情绪感受,能够把它作为一种能被观察和认识的对象去理解。随着情绪表达能力的不断增长,幼儿能正确与自身的情绪和平相处。比如,可以告诉幼儿有很多好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可以大声地说我生气了我很难过;当幼儿控制不住自己激烈情绪的表达时,成人可以允许他大声喊叫,直到幼儿感到自己不那么愤怒、难过为止。当幼儿将要以激烈的方式宣泄情感时,成人应该给予及时提醒,并教导幼儿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成人可以对幼儿提出一个期望的建议,使幼儿能够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以便他在将来同一场合或者人际交往中自发地使用这一情绪体验。比如在社交中希望他们表现得礼貌、姿态平和等。另外,还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坚持性以及延退满足等能力,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五、活动设计题
16.新学期开始了,孙老师组织本班幼儿从中二班搬家到大二班,过程中发现班里有的小朋友兴高采烈,而有的小朋友郁郁寡欢。针对此现象,孙老师询问了郁郁寡欢的轩轩小朋友,轩轩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当哥哥姐姐,还是做弟弟妹妹好有人照顾。
请以长大为主题设计一篇教学活动。
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
16.参考答案
大班社会领域自我教育活动《长大真好》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长大的快乐与喜悦,体会长大带给自己的自豪感。
2.技能目标:能够说出自己长大的变化,与同伴合作测量身高并进行交流。
3.认知目标:知道自己成长的变化,明白长大的含义。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自己长大带来的变化,能够说出自己长大的变化。
2.活动难点:用自己的方法和同伴互相测量身高,体会长大的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自备小时候照片;测量工具(纸,笔,一米卷尺);音乐《长大》。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过测量和歌曲律动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谈话导入
教师请幼儿互相看看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说说自己的成长变化。
师:小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并讨论以前和现在的不同,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
(1)教师请幼儿比较小时候的衣服、鞋袜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幼儿交流讨论。
(2)教师出示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与游戏的照片,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3)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教师小结: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袜子都是小小的,长大以后已经穿不下了;小时候吃饭穿衣都需要老师帮助,长大了我们可以自己独立去做,这些都是我们长大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幼儿合作测量自己的身高,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并分享。
(1)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并进行互相测量,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测量。
师:小朋友们还会继续长大,我们把现在的身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长得快?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小朋友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我们的身高记录下来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操作的?
3.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讨论长高长大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长高的方法,幼儿思考并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怎么样可以长高呢?
(三)结束部分——音乐律动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跳《长大》,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长大》
小时候我总是问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妈妈说我是朵美丽的花,现在不过刚刚发芽。
我一直对着天空想,到底怎样才算长大。
长大后我会变成什么样,会遇到多少风吹雨打。
我好想能快快长大,我已经学会给爸爸沏茶,
用微笑迎着一路的风雨,总会有一天开成最美的花。
五、活动延伸——美工区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来到美工区域进行美术创作,画出长大后的自己。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