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预防赤潮发生

 2024-12-25 00:36:01  阅读 547  评论 0

摘要:赤潮(图7-3)是指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异常地急剧增殖,爆发性地繁殖聚集,随海浪漂移,使海水被生物染色而改变颜色的现象。赤潮因海水变红而得名,实际上赤潮海水不一定都是红色的,随着形成赤潮生物种类的颜色不同,赤潮颜色也是不同的。如

赤潮(图7-3)是指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异常地急剧增殖,爆发性地繁殖聚集,随海浪漂移,使海水被生物染色而改变颜色的现象。赤潮因海水变红而得名,实际上赤潮海水不一定都是红色的,随着形成赤潮生物种类的颜色不同,赤潮颜色也是不同的。如夜光藻引起的赤潮是粉红色的,中缢虫引起的赤潮是红色的,绿色鞭毛藻如眼虫引起的赤潮是黄绿色的,骨条藻引起的赤潮是灰褐色的,赤潮异弯藻引起的赤潮是酱油色的。

图7-3渤海湾赤潮

(1)赤潮的成因

谈谈如何预防赤潮发生

赤潮形成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一般认为它是由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①生物因素。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赤潮生物有40多属260多种,其中甲藻类最多,其次为硅藻、绿藻、金藻等。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80余种,有毒赤潮生物38种,其中甲藻31种,绿色鞭毛藻5种,金藻2种。

②化学因素。海水中存在的营养物质是发生赤潮的物质基础,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是赤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具有色素体的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时,需要吸收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氮、磷等盐类是赤潮生物生长、繁殖必须的养分。一旦氮磷达到一定比例,赤潮生物会突然急剧增殖,发生赤潮。必需元素及微量元素也是诱发赤潮形成的原因之一。当海域中铁、锰、锌含量大于正常含量的10~20倍时,刺激赤潮生物成倍增殖。维生素B同样也是赤潮诱发的刺激素。海域遭受污染,富营养化程度升高,就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③物理因素。赤潮与海域的海况如海浪、潮汐、海水密度、水文、地质、气象条件等关系十分密切。任何生物都有适宜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条件,适宜的温度、盐度条件,充足的光照和较小的洋流都为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水温是赤潮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海水温度突然升高(2℃以上),可视为赤潮的前兆。海水的盐度变化也是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2)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

①物理性危害。有些赤潮生物具有硬质的角毛或能够分泌黏液状物质,这些生物引起的赤潮能够破坏或堵塞鱼类的鳃,造成养殖生物的死亡。

②饵料性危害。赤潮发生时,赤潮生物会爆发性增殖,并迅速成为海域的优势种,抑制其他饵料类生物的生长,减少了海域浮游生物的多样性。

③缺氧性危害。缺氧性危害是赤潮灾害中最普遍的现象。一方面,由于赤潮生物夜间消耗掉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特别在凌晨至日出前,赤潮海域溶解氧含量十分低,常常会造成养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另一方面,当赤潮消退时,大批的赤潮生物死亡,死亡的赤潮生物被细菌分解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缺氧状况加重,导致养殖生物的死亡,甚至绝产。

④毒性危害。有些赤潮生物本身含有毒素,或能够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主要包括腹泻性毒素、麻痹性毒素和溶血性毒素,养殖生物吞食这些带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后,就会引起中毒或死亡。

(3)赤潮的防治措施

①严格控制陆源污染源。降低陆源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向海洋的输入量,减轻海洋环境富营养化程度。陆源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应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和管理力度,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流失。

②科学养殖,保护养殖区海水水质。根据自然环境,对浅海和滩涂进行合理开发,合理安排养殖方式和养殖规模,普及科学养殖,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进行多品种混养、轮养和主体养殖。

③加强监测,积极开展赤潮防治。加强对养殖区水质和赤潮生物的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殖区赤潮灾害预防、控制和治理。

④采取措施,减少赤潮危害。当海域发生面积较小的赤潮时,将养殖网箱拖拽至赤潮区域以外,或把网箱下沉,待赤潮消退以后再移至原来位置。对不能移动的养殖单元,为防止赤潮发生时养殖生物因缺氧死亡,可通过曝气的方式向养殖单元内增氧。

akashiwo,red tide,red water, dis-colored water

伴随着

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本来是

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

,海水变

)、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

,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构成赤潮的

种类很多,但

类、

类大多是

。当发生赤潮时的

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近年,随着城市和

的增加而出现了

,在

等赤潮频繁发生。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

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

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

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是一种

,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

》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

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

法国人马克

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

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

来判别

是否可以食用。1831—

在《

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

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

在《

》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

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

(如膝沟藻、

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随着

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

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

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

的扩大,也带来了

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

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

,美国、日本、中国、

法国、瑞典、挪威、

印度、

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

的生存。

其次,有些

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

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

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

,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

的大量死亡。

赤潮的危害

赤潮对海洋

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

。系统中的

都是处于相对稳定,

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

,水体会出现高

高化学

。这种

的改变,致使一些

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

赤潮对

的破坏

赤潮破坏鱼、虾、

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坏

的铒料基础,造成

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

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

,能直接毒死鱼、虾、

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

区域内,摄食这些

,虽不能被毒死,但

可在体

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

高80倍,比一般的

,如

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

麻木,发展到

,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

。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

时有发生。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发生赤潮的原因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

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

密切相关。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

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

;铁、锰等

以及

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

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

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3的铁

和小于2 mg/dm3 的锰

,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没有铁、锰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适合的温度、

PH和基本的营养条件下也不会增加

的密度。

其次一些

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如用无机

培养简

,生长不明显,但加入酵母提取液时,则生长显著,加入

时,光亮裸甲藻生长特别好。

和海水

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

,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

变化也是促使

—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

在15—21.6时,容易形成

。温、

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

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

上升到水上层,造成

高度富营养化。

含量急剧上升,引起

的大量繁殖。这些

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

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

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

赤潮。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国沿海

的大发展,尤其是

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

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

。由于

陈旧和不完善,往往造成

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

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

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

,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由此可见,

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谈谈如何预防赤潮发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707113.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84秒, 内存占用2.01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