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小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言与行之间、行为与动机之间逐渐出现矛盾和一致的情况。( )
答案×。解析:小学生品德发展各种成分之间是协调的,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发展等是协调的、一致的。年龄越小,各成分之间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与行之间、行为与动机之间逐渐出现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儿童年龄较大时,逐渐产生了自己的道德认识和判断,内心愿望与成年人的要求之间有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所以题干表达错误。
2.小红和小丽在妈妈安排下分别打扫大房间和小房间。小红觉得是妈妈的安排,不遵守就会责骂,属于皮亚杰的权威阶段。( )
答案√。解析: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 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所以题干表达正确。
3.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而不是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
答案×。解析: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表现是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所以题干表达错误。
4.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
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题干表达正确。
5.个体的智力水平、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品德教育只需要做好调整学生个体内部环境。( )
答案×。解析: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有社会风气、家庭教养方式、同伴群体。内部条件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的智力水平、年龄等。所以只解决学生内部环境无法彻底解决学生品德问题。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师招聘考试-品德】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